第243章 曹操的无奈,是孙权如今也有了儿子(第3页)

 曹操望着帐外的瓢泼大雨,满心惆怅。

 人生最无奈之事,并非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而是时不我待,上天不给机会,一山更比一山高。

 曹操虽不知 “既生瑜,何生亮” 的典故,却又慨叹,上天既然赐予自己出色的孙子曹叡,为何又让孙权生下得意之子?

 曹操目光长远,已然预见未来三十年、五十年的天下竞争。

 这便是位高权重者肩头沉甸甸的压力与不可推卸的重任。既要着力解决眼前的困局,突破当下的艰难险阻,就如曹操在合肥一线与孙权对峙,拼尽全力;又需谋划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目光长远,不可短视。

 若目光短浅,忽视下一代的教育、子孙的培养,以及家风家教的传承,即便坐拥再庞大的家业,也终将在岁月中衰败。

 曹操对曾经巍峨的大汉朝如何一步步走向腐朽崩塌,可谓了然于心。

 大汉朝的覆灭,虽受朝堂内外、内政外交、军事经济民生等诸多因素影响,但最关键的是,汉室的皇子皇帝们大多不争气。要么年幼早逝,能活到二三十岁的,在最近几代中,大都昏庸无能,致使大权旁落于外戚或太监之手,最终无法收场,导致各方军阀纷纷自立为王,将国家机器彻底破坏。

 曹操多年来身为大权独揽的丞相,不仅高高在上,也在默默观察与思考百姓的生活状况。

 在辽东,公孙康治理有方,保得一方安稳,于百姓而言,公孙康便是辽东的王;在江东,孙权平定山越贼匪、宗族内乱,抵御各路军队来袭,守护江东太平,孙权就是江东的王者。

 “对老百姓来说,谁当皇帝并非首要之事,重要的是当权者能否给他们带来太平日子,将战争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