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黛绿不是妃子笑
第244章 为何非要曹操来承担拯救苍生的重任,别人不行么(第3页)
许多官员对曹操的霸道暴虐颇有微词,关羽便是一个例子。
孙权想起自家袁夫人所写的关羽,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一心寻找大哥刘备的故事,这无疑是在打曹操的脸。
孙权认为袁夫人这书实在写得妙,就是要让曹操明白,即便他权势滔天,也无法遮蔽世人心中衡量是非的标尺。
要让曹操反思,他究竟是大公无私、为国家百姓鞠躬尽瘁的贤臣,还是弄权欺世、窃取高位的贼子?
孙权承认,曹操有能力、有远见、有魄力。但曹操的问题在于他太过聪明。
有的人大智若愚,一心为国家和百姓奉献,一生清廉,即便手握权力,也绝不滥用。
而曹操从洛阳县令起步,参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也曾在董卓身边周旋,一步步做大做强,登上权力的顶峰。
“曹操太过聪明,他此生追求乃是为了个人更多。乱世之中,他未能将国家治理好,没能聚集天下英才修复分崩离析的国家机器。”
孙权也知道,这样评判曹操或许有些苛刻。毕竟,为何非要曹操来承担拯救苍生的重任呢?别人不行吗!
曹操已不再年轻,五十多岁的人了,还像青年人一样骑马打仗、风餐露宿。打了败仗,不是被火烧了眉毛,就是被大雨淋成落汤鸡,还被追兵吓得魂不守舍,着实不易。
“匡扶国家、实现统一的重任,老曹确实可以往后放一放。”如今孙权有了儿子,更觉得曹操可以回许都多休息。就像西凉马超代父上阵一样,曹操也该歇歇了。
于是,孙权知道该给曹操写什么了:
“霖雨不断,湖水暴涨。曹公不识江南气候,恐怕积劳成疾,何不速速回城?”
实际上,孙权也想尽快班师回京口,去见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
曹操接到孙权的信,又好气又好笑:“你小子奸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