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滕王阁序

 高考的第二天,6月8号,第一场考的是语文。

 周硕阅读面很广,积累足够,刷的题又多,还有过目不忘的能力,阅读题和古诗文题根本阻挡不住他的脚步。

 就在别人还在做第二大题的时候,周硕已经干到第四大题的作文题了。

 这次的创作题出乎意料的贴合时宜,主题居然是送别。

 “高考之后,相处数年的同窗好友,就将奔向五湖四海,天各一方。对于各奔前程的同窗好友们,我们应当送上美好的祝福,请以离别为题作一首诗。现代诗歌不得少于12行。(20分)”

 周硕看到题目,心想这你们不是炸了吗?古往今来,送别诗词能与王勃相比的,简直一双手都能数得过来。

 “这样会不会有点太欺负人了?”

 周硕心里这么想着,但还是毫不犹豫的在空白的答题卡上写下了:

 “《送窗友赴云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泛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原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周硕用在这里,把名字改一下,那也没什么问题。

 第一二句,说的是长安城被三秦之地拱卫的景象,以及长安到四川之间遥远路途中中的五个渡口。

 用在王勃送杜少府上任的背景中,那就是实写。

 用在周硕这里,那就是虚指,意在表现同窗好友们天各一方,路途遥远。

 “宦游”本意是指为求做官或因做官而在外奔走的人 ,本来如果引申一下,用在这里看作是事业,那也没有问题。

 但周硕为了严谨,还是把“宦游”改成了“泛游”。

 也没有什么问题。

 写完创作题,那就是作文题。

 看到作文的题目,周硕又惊了。

 尼玛这不是让他逮着王勃一个人薅吗?

 首先作文题一般会给出两个题,让考生任选其一作答。

 第一题是雷打不动的议论文题,给了一段材料,让考生结合材料、自行立意,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