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学术斗争(第2页)
否则,作为德高望重的前辈耆老,居然不顾身份去针对一个小辈,必然被天下人耻笑!
这也正是为什么张子良不愿意亲自下场的原因。
——他已经老了,开始爱惜羽毛。
周硕从这些写文章的人的身份当中,很容易就可以圈定背后搞风搞雨人的范围。】
首先,这些人的能量并不算大,只能请动一些小牛、大牛,请不动巨牛、巨犇。
其次,这些人多半是学术界的人物,否则他们绝不可能如此精确的找到这些史学界的大小牛——即便不是学术界的,至少也有学术界的牵桥搭线。
而周硕几乎是在圈定学术界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老师跟他说过的张子良教授这个学阀。
不过,在周硕的认知里,自己和他们并没有什么冲突,完全是他们单方面认为和自己结了梁子。
“不至于这么小肚鸡肠吧……”
周硕虽然不太敢相信,但他作为经历过后世体验服版本的人,对于人类的多样性,有着深刻的认知。
于是他带着疑惑给老师打去了电话,刘清澜教授一听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场就断定:“不用怀疑,这些在背后搞风搞雨的就是张子良的徒子徒孙们。”
刘清澜虽然入行比张子良晚了几十年,但他也勉强可以说是和张子良同一个时期的人物,对于张子良的霸道和狠辣,他早有耳闻。
刘清澜教授立马就找到了问题的核心:“你对自己的新作品有信心吗?”
不管网上怎么打嘴仗,不管对方怎么黑他,归根结底,作品的质量才是一切的根本,只要作品质量够硬,一切的谣言、一切的质疑,都将不攻自破。
周硕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在看到网上的讨论之后才能如此淡定。
周硕肯定的说:“除去几首诗词、几篇文章之外,这部作品,将是我创作以来,最有深度的作品,在销量上,它绝不会比《射雕英雄传》差。”
周硕并没有夸大其词,作为通俗历史读物,《明朝那些事儿》的受众群体,要比《射雕英雄传》广泛得多。
《射雕英雄传》虽然在武侠界地位非常之高,也非常受到读者们的喜爱,但它毕竟是消遣性质娱乐小说,不但阅读起来需要一定的门槛,而且被一些家长和老师们视为“不务正业之书”,受众群体有着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