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人间词话(第2页)
再次,书中提出“造境”与“写境”的概念,区分了理想派与写实派,并指出二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关联、彼此渗透。
最后,书中还借用宋词名句提出了“人生三境界”说,这一解读已经超出了文学批评本身,回归了人生哲学的层面,这样的深度,是普通学术专着远远无法企及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领域的颠覆性学术专着,可以称得上是开创性的作品。
刘清澜已经可以预见,这本学术专着,将会对学术界产生怎样深刻的影响,依托于此,又将产生多少新的论文。
可以说,周硕这一本书,就可以养活许多的研究生、博士生。
刘清澜创作了几十年,也称得上是着作等身,但他的作品里,却没有一本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好一个《人间词话》!好一个境界说!”他不禁由衷的赞叹。
-----------------
当京大文学院的院长陈观堂看完这本书之后,第一句话就是:“牛逼!”
本来当时京大和华清双方在争夺周硕这个学生的时候,他之所以开出本硕博连读,两年副教授,五年教授的丰厚条件,是从长远的目光出发的。
在陈观堂看来,周硕在京大学习深造之后,十年内将迎来创作的高峰。
以他的才华,在创作高峰中,足以压得隔壁华清抬不起头来,可以维系京大文学院的百年声誉。
故此,陈观堂对于周硕的的论文什么的,并不重视。
因为他知道周硕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要放在文学创作上,对学术研究力有未逮也是应有之义。
因此,在他的预想中,周硕的本科、硕士、博士论文,只要勉强说得过去,他就可以做主通过。
果然,事情的发展似乎也在印证他的预判。
周硕进入京大之后,一心扑在创作上,先后创作了《射雕英雄传》和《明朝那些事儿》两部经典之作,一副对学术研究漠不关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