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论文答辩

一眨眼,就到了四月。

 正常本科生答辩,一般就三位老师:一位答辩答辩组长,两位评审老师。

 这些老师要么来自本校,要么来自外校,或者是二者交叉混合,总之都是相关领域的大佬。

 这三位老师分别给你的答辩打分,然后取平均分,这就是你的论文答辩分数。

 只要答辩成绩及格,答辩组长拍板可以通过,那么你的毕业论文答辩这一关,就算过了。

 早些年的时候,论文答辩不怎么讲究避嫌,基本上都是本校的老师,有时候运气好还会分到自己的导师手底下答辩。

 假如你能够好运的被分到自己导师手底下,那么你就可以看见“你先退下,且看为师舌战群儒”的名场面。

 包躺过的。

 后来可能是因为导师们放水放得太多了,也可能是为了防止学阀们只手遮天,各大高校渐渐地开始要求和外校的老师混合交叉答辩。

 为了避嫌,学生被分到导师手底下答辩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再后来,答辩的论文上连导师的名字也不能出现了。

 周硕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当然跟普通本科生不一样。

 这是重大学术成果,不但要邀请外校的专家一起来评审,而且还破天荒的设置了公开答辩环节。

 陈观堂这一安排的用意有两个:

 第一,这毕竟是首例以学术专着进行毕业答辩的创举,想要让人挑不出毛病来,就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第二,陈观堂是存了一些炫耀的心思在里面的,他想让京都的各大高校都来看一看,他们京大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多么优秀,顺便见识一下传说中千年一见的奇才,是怎样的风采。

 周硕答辩那天,整个教室里黑压压的坐满了人。

 这次陈观堂不但请了外校的专家,而且是大请特请,业内顶尖的大佬们,几乎都被他请了过来。

 这些人大多是“文学理论与批评”这一领域的专家,还有一些是古典美学和哲学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