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激烈交锋(上)(第2页)

 普通本科生答辩时,限制时间,是因为当天任务繁忙,后面还有很多学生要答辩,为了节省时间,才有这样的限制。

 而周硕的毕业论文答辩,是只有他一个人独自答辩,并且还是公开答辩,为了更好的展示这本学术专着的深度与广度,故此没有这样那样的许多限制。

 周硕洋洋洒洒说了大约十多分钟,最后谦虚的表示:

 “书中还有许多思虑不周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不吝指正!”

 说完,他面向向台下再次鞠了一躬。

 霎时间,满堂寂静,鸦雀无声。

 然而,这样的寂静并没有持续太久。

 几十秒后,几位评审席上的教授互相对视一眼,眼中全是掩饰不住的赞赏。

 其中一位率先抬起手来,带头鼓掌。

 紧接着,第二位,第三位……整个评审席的教授们,都由衷的鼓起掌来。

 后面旁听的学生们,也跟着鼓掌,热烈的掌声如同决堤的洪水,响彻在小礼堂的上空,经久不息。

 在座的教授、专家、学者们,心里都如明镜一般,周硕的最后那句“恳请指正”,只不过是自谦之言罢了。

 他们在来此之前,就已将《人间词话》认真研读过,即便以他们苛责的学术眼光看来,这部作品立论新颖、结构完善、思辨深刻、发人省醒,已然完备之极。

 其中体现的学术水平,以及理论的原创性和成熟度,已经超过了在场的大部分学者。

 以他们的水平,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指正的地方。

 更难得的是,纵然做出了如此重大学术成果,周硕依旧不骄不躁,保持着沉稳谦虚,虚心求教的态度。

 这样的态度和心性,远比他的天赋更加难得。

 掌声渐渐平息,礼堂重归寂静。

 几位评审席的教授环视左右,低声交流了一下,最后,一位教授提出了他的问题:

 “周硕同学,你的阐述非常精彩。我们几位评审老师都认为,你的提出的‘境界说’既有对古典文学批评理论的继承,也有自己大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