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行业标杆

接下来几站的签售会,其实大同小异。

 总之,在充足的准备之下,书迷们都获得了非常不错的体验,签售会的口碑,也在持续发酵,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一些媒体开始报道这场签售会的盛况,相比于周硕巨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他们更加关注的,反而是读者们对这场签售会的评价。

 这些媒体的报道,多以“现象级签售会”“书迷体验的天花板”“别人家的签售会”这样的标题,来吸引关注。

 当然,他们阐述的也是不争的事实。

 许多没有去周硕的签售会的书迷,以及其他作家的书迷,都是通过这些文章、报道,才知道原来周硕的签售会办的这么用心。

 【那我以前顶着三十多度的太阳排了一天队,还没拿到作者的签名书,这算什么?】

 【一个小说签售会体验这么好,不要命了?】

 【羡慕两个字已经说倦了。】

 【嫉妒使我面目全非!】

 【本来担心签售会太受罪了,就没有去,现在后悔死了!】

 这些报道和讨论,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带来了超乎原本预料之外的影响。

 渐渐地,书迷圈子里传出一种公认的评价:

 在周硕的签售会上,读者真的能被当一回事。

 许多作家,出版社,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次周硕的签售会,如此细致的后勤保障,无疑树立起了一种隐形的标杆。

 以后出版社和作家们举办签售会,就很难再像以前一样,随便糊弄读者了。

 当然,也有一些理性的声音指出:并不是所有作家都具备周硕这样的市场号召力,能让出版社投入如此巨大的成本;也不是所有的出版社都有着华夏书局一样雄厚的实力,可以提供如此合适的场地。

 但书迷们并不买账。

 古人早就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如果书迷们没有享受过那么好的签售体验,或许还能忍受夏日酷暑下的漫长等待,或许还能对简陋的场地和敷衍的安排报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