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全民反思(第2页)

 “我家小宇以前是个多么听话的孩子啊,每次考试都能排进班级前十名。可自从上学期末,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本叫《龙族》的小说,整个人就彻底变了!”

 “他每天一回家就锁上房门,说是写作业,其实都是在看那本‘破书’。有一次我半夜起来,发现他房间的灯还亮着,竟然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我气得把书撕了,他居然跟我大吵大闹,说我不理解他……”

 “这学期第一次月考,他的数学居然只考了62分!班主任找我谈话,说小宇上课总是走神,在本子上画一些奇怪的龙和符号。我翻他书包,又发现两本《龙族》!你们说,这不是走火入魔是什么?”

 “我现在每天以泪洗面,真后悔当初没有坚决制止他看这些闲书。他才初二啊,要是继续这样下去,中考可怎么办?求求大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本害人的书!”

 一些有相同遭遇的家长,也纷纷在下面回复:

 “我家孩子也是!成绩一落千丈,整天念叨什么‘言灵’、‘血之哀’!”

 “现在的出版审核太不严格了,这种书怎么能随便卖给未成年人?”

 “建议有关部门管管这些不良读物!”

 “我家孩子现在脸上的黑眼圈,简直比大熊猫还大!不管我们怎么说、怎么劝,他都丝毫听不进去,更没有一点改变!”

 ……

 因为帖子带了周硕的话题,很快就开始大肆扩散,甚至冲上了热搜。

 越来越多因为沉迷小说而导致成绩下滑的孩子们的家长,被聚集到一起,他们当中很多孩子,其实并不是因为《龙族》才成绩下滑,有着很多的原因。

 但谁让《龙族》现在站在了风尖浪口上呢?

 大家当然要联合起来,一起抵制这本“害人不浅”“不务正业”的书。

 很快,这些家长们就成立了一个名为“抵制不良读物家长联盟”的微信群,每天都在里面分享各自的焦虑和“斗争经验”。

 许多家长联合起来,搜集了许多案例,发在围脖上,不断地扩大影响。

 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大,开始喊话出版社和各大书店,要求下架这些“不良书籍”。

 甚至有激进的家长,喊话文化部,要求他们封杀这部作品。

 当然,也有一些理智的人群,发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将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简单归咎于一部文学作品是片面且无效的,关键在于家长和学校需要进行反思与引导,通过有效的沟通、理解和合理的兴趣疏导,帮助孩子建立自律性与批判思维,而非一味地禁止与打压。

 然而这些声音很快就被家长们更大的抵制和抗议声淹没,仿佛投入汹涌江河的小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未能激起。

 “抵制不良读物家长联盟”的声势愈发浩大。

 在《龙族》大卖特卖的同时,对《龙族》的抹黑和抵制,也甚嚣尘上。

 ……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就像网络游戏刚出现的时候,家长们说它是电子精神鸦片,坑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就像短视频泛滥成灾的时候,家长们又说它扭曲青少年价值观,让孩子们沉溺幻想,脱离现实。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是因为父母没有能够引导他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用来充实精神世界?是因为父母没有及时干预,让孩子形成自律观念和强大的自制力?

 有没有一种可能,孩子沉迷短视频,大部分都是因为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因为家长不愿意花费精力去带精力过剩的孩子,而用手机敷衍他们?是因为自己没能及时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现实中往往大部分人,都不会反思自己的问题。

 孩子变坏了,孩子成绩下滑了,孩子沉默寡言了……

 他们的第一反应永远是向外归因,去寻找一个可以指责的“替罪羊”。

 是网络游戏的错,是短视频的错,是这本“不务正业”的《龙族》的错……

 仿佛只要禁绝了这些,孩子就能立刻变回那个符合期待的、乖巧优秀的模样。

 他们不会去想,当孩子试图分享游戏里获得的成就时,自己是否只是不耐烦地挥手打断:“别玩物丧志!”?

 他们不会去回忆,当孩子渴望去公园、去博物馆时,自己是否总是用一部手机搪塞:“自己去玩,爸爸/妈妈忙着呢!”?

 他们更不会察觉,当孩子捧着《龙族》,为路明非的孤独而共鸣时,这或许正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去倾听孩子内心那些未曾言说的迷茫与困惑,去告诉他:“孤独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我们也可以学着去面对和跨越。”

 这是一种典型的思维的惰性。

 将复杂的孩子成长问题,简单归结为外部环境的诱惑,远比审视自身在教育中的缺失、在陪伴上的不足、在沟通上的障碍要容易得多。

 他们挥舞着“为你好”的大旗,却用一刀切的方式,隔绝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多种可能,也错过了真正走进孩子内心的机会。

 事实上,无论是游戏、短视频,还是《龙族》这样的幻想文学,它们本身都只是工具和载体。

 关键在于使用者如何对待,以及引导者如何介入。

 一个在关爱、理解和合理引导下成长的孩子,能够从游戏中学会策略与协作,从短视频中获取知识和见闻,从幻想文学中汲取勇气与共鸣。

 而一个缺乏陪伴和正确引导的孩子,即使没有这些,也可能会在其他事物上迷失。

 所以,就算禁绝了短视频,禁绝了电子游戏,甚至成功地将《龙族》这类书籍全部清理出孩子的世界,问题的根源依然如同潜藏的暗礁,未曾触动。

 那个内心空洞、渴望被关注和理解的孩子,并不会因此就自动变得热爱学习、阳光开朗。

 他可能会转向电视里更无营养的节目,可能沉浸在白日梦里更加不可自拔,可能会转向其他的,更令家长们难以接受的爱好……

 他们只会变得更加沉默和疏离。

 家长们或许能获得一时的、表面上的宁静,仿佛问题已经解决,但孩子精神世界的贫瘠与成长路径的偏离,却可能在这种虚假的平静下悄然加剧。

 因为,这一切的源头其实都是家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