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甚嚣尘上(第3页)
这场闹剧很快不攻自破。
民俗学家证实所谓“百年秘本”中出现的“洛阳铲”等工具名称在当时根本不存在,国家图书馆也鉴定其纸张为现代工业用纸。
更讽刺的是,网友扒出该出版社编辑三年前的论坛留言:“若能请到周硕写盗墓题材,必能开创流派。”
这条旧帖让这场抹黑彻底沦为笑谈。
周硕的法务团队还是很可以的,许多过于猖狂的造谣者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特别是上次华夏书局和周硕联手维权,让那位小仙女付出了赔偿七十万龙元的惨重代价,极大的震慑了这些黑子。
但是,依旧还是有一些黑子,躲过了制裁。
这些能在周硕的法务团队手底下活下来的黑子,当然不是等闲之辈。
他们往往更聪明,手段也更高级。
这些幸存的黑子早就摸透了法律的边界,把擦边球打得炉火纯青。
他们深“点到即止”的精髓,从不留下白纸黑字的把柄,惯用“据业内人士透漏”“圈内人都在传”这样暧昧的措辞,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游刃有余地穿梭。
每次完成攻击内容的投放,他们精准计算着传播周期,总能在舆论发酵到顶峰而尚未触及法律红线前,将痕迹抹除得干干净净。
还有一些人,就更狡猾。
他们从来不无中生有,也不捏造事实,却擅长以片面事实构建扭曲的叙事。
有么几个账号,随时都在散播“周硕江郎才尽”这样的论调。
周硕成名至今,不管怎么说都称不上江郎才尽。
在大学期间,反而是他创作的高峰期。
这期间他创作的作品,不但数量多,速度快,而且质量也非常高。
这些人对周硕的指责,堪称一场精心设计的“选择性失明”。
他们对周硕的其他些作品刻意避而不谈,只说他在大学之后,除了《一代人》《断章》《蝶恋花》《大观楼长联》之外,就没有什么好的诗词文章问世了。
读者们当然要竭力反驳,说周硕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小说创作和学术研究上了。
但是这些人依旧视而不见,就盯着说周硕本来就是靠《滕王阁序》这样的文章名满天下的,诗词文章才是他的本业,四五年里让他居然只创作了这些作品,不是江郎才尽是什么?
在这些人的持续运作下,“周硕江郎才尽”的论调如同阴魂不散的流言,在各大网络平台的角落里悄然滋生。
在读者们用铁一般但事实的反驳之下,这些声音虽然始终未能进入主流视野,却在某些特定的圈层中居然也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声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于周硕和他的读者们来说,这样的言论虽然不能对他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始终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而且这种言论很恶心。
就像穿着一双新鞋走在路上,鞋底总黏着块嚼过的口香糖,甩不掉,抠不净,虽然不妨碍行走,却每一步都提醒着你它的存在。
这些言论既不会让周硕少卖一本书,也不会动摇真正读者的心,但它们就像梅雨时节墙角渗出的水渍,不知不觉间在洁白墙面上晕开难看的黄斑。
而这次周硕的《我爱这土地》和《赠护林员》这两首诗,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扇在了那些叫嚣“周硕江郎才尽”的黑子们的脸上。
你不是不认可小说和学术成果吗?
你不是只认可诗词文章吗?
这两首诗怎么说?
《我爱这土地》够不够深刻?够不够真挚?传播够不够广?
难道你觉得这首诗写的不好?(粉丝:微笑脸)
《赠护林员》这首诗够不够巧妙?后面两句够不够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真爱粉们终于扬眉吐气!
他们对这些言论本来就如鲠在喉,如今终于能毫无顾忌地一吐为快。
于是,那几个平时得最欢的大v就遭了殃。
他们的评论区很快被受气已久都是周硕粉丝们攻占。
“不是说周硕江郎才尽吗?《我爱这土地》也是江郎才尽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叫江郎才尽是吗?”
“某些人前几天不是跳得挺欢吗?现在怎么不说话了?《我爱这土地》这水平,够不够你们再读十年?”[吃瓜]
“笑死,‘江郎才尽’都能写出‘落红不是无情物’,那某些‘才思泉涌’的大作家怎么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doge]
“来,黑子们出来走两步!我就问《赠护林员》后两句够不够封神?不会有人连这都看不上吧?不会吧不会吧?”[白眼]
“某些人天天抱着《滕王阁序》当令箭,现在周硕用两首新作告诉你们: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酷]
“建议把‘落红不是无情物’刻在黑子们的墓志铭上,毕竟他们这辈子都写不出这样的句子。”[喝茶]
“以前说人家写小说是‘不务正业’,现在诗词甩脸上又开始装死,这届黑子业务能力不太行啊。”[二哈]
“《我爱这土地》现在已经走进课堂了哦,请问黑子们作品在哪所学校的课堂上被传诵?”[疑惑]
“有些人就像井底之蛙,自己写不出好诗就觉得全世界都写不出来。建议多读书,少尬黑。”[微笑]
“看到《赠护林员》在官媒转发,某些人怕不是要气得连夜删博?可惜互联网有记忆哦~”[吃瓜]
“以前说周硕五年没写诗,现在人家一口气甩出两首经典。就问脸疼吗?需不需要我众筹买冰袋?”[狗头]
“xxx我****你****”
“说话啊?怎么不说话了?哑巴了?”
“还是说你天生不爱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