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启可真为叔父忧心呐(第2页)

 “万望叔父小心些,启可真为叔父忧心呐!”

 起猛了,在一个小孩身上看到绿茶了。

 你爹知道你这么说话吗?

 北帝那个肌肉都练进脑子里的猛男,怎么生出了这么个太子。

 明辰笑了笑:“无妨。”

 “殿下也要小心些呀!你我身份不同,都代表着各自的国家,我深知我的陛下尚能容我。然而北烈人骨硬,气质刚烈,坚毅不屈,最恨通敌背叛,此事传出去了,若是引导不好,怕是对殿下也有不小的影响吧。”

 “额……”

 秦启闻言一滞,不住扯了扯嘴角。

 “无妨无妨,叔父多虑了,叔父乃是我朝英雄,我与叔父见面夜谈又如何?你我君子之交,心若明镜,身正自不怕影子歪。′s′y?w?b+o~o!k..,c,o*m_”

 “哈哈哈!”

 “对!”

 明辰笑着举起茶杯来,两人对饮了一口。

 一切尽在不言中,短暂的试探亦湮没在了茶水之中。

 时间缓缓流淌,夜晚的风儿轻轻吹拂着北烈干枯的黄土。

 夜幕降临,修渠工事也暂时停止。

 两个左右国家形势的人在营帐中又寒暄了几句。

 说了些家常琐事,议论了几句不咸不淡的国家之事。

 三言两语之间,似乎关系也拉近了些。

 太子顿了顿,不住朝着明辰说道:“叔父,霖煦渠如今你也看到了,你觉得如何?”

 明辰笑了笑,并不吝于夸赞:“夺天地之造化,真乃人间伟力之瑰宝,北烈勤奋之功令人惊叹,殿下与陛下为国为民,日后必当名留千古,为后世千万儿孙所供奉敬仰。”

 秦启闻言只笑着摇了摇头:“叔父说笑了,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只要一切顺利,能令我这泽卤之地的百姓种好地,吃饱饭,侄儿便是心满意足了,贪什么名留千古!叔父谬赞了!父皇将如此重任托付于我,我天天在此劳作,日夜不辍,不敢懈怠,这才有了这毫末之功。”

 “然修渠之事乃是冒犯自然之举,势必引得天地震怒,绵延千百里的大工程,注定有太多无法预料的问题,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我诚惶诚恐不敢贪进。”

 太子起身来,朝着明辰拜了拜:“如今侄儿遇到了几个问题,叔父乃是此策的提出者,想必心中早有论述,还望叔父抛却你我身份芥蒂,不吝赐教,侄儿感激不尽!”

 秦启虽年岁不大,但却聪慧过人,也善于伪装。

 但现在所说,却是他真心的。

 太子虽说聪灵过人,但总归是生养在北烈,这片土地上留存在骨子里的一些性格,他是绕不开的。

 修渠是大事,不是短短的一条沟,那是绵延千百里的巨大水利工程。

 明辰当初在朝堂上跟秦楼说的三言两语,不过是一个方向罢了,这个方向就像是树干一般,会蔓延滋长生出无数枝杈,每一根枝杈,每一片树叶……那是需要倾注无数民力和智慧去实现。

 其中水流、土壤、气候、地形……这些具体的问题都需要落到实处具体去讨论,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推敲。稍有不慎,日后便会有巨大问题的。

 必须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才行。

 理所应当的,太子现在也在权衡许多问题。

 比如说是否开山、是否绕路、土壤太过松散是否要换路线……

 北烈有些固化的传统观念,以往都是万分尊崇烈河母河的,即便是发生旱涝灾害,也只是祈求母河息怒,从来都不曾想过要改变河道,要对母亲进行整改。

 这样的文化体系下,就滋生了许多的问题。

 那就是这方面的知识并不强,也并没有办过什么大型的水利工程,没什么出众的水利专家。

 异人也不过是擅长奇门术法,对于知识其实并不热衷,毕竟有法术可以解决的问题,无需去钻研那民间之术。

 法术可解一时,却解不了一世。

 现在皇帝已经下了狠心,祛除祖宗亘古留下的弊病,但是这些空白的知识是不能靠狠心和果断来挣得的。

 一众北烈人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修筑这偌大的工程,主事的甚至还是从乾元那边请来的水利专家。

 不过大方向已经有了,这些问题倒不是顽疾,只是繁琐罢了,需要进行一番取舍和思考,经历一段时间自然也会解决。

 眼前有这么个总工程师,秦启自是想要询问一番。

 不管明辰是否有好意,但他作为水渠计策的提出者,能跟自己说两句,哪怕是诓骗也无妨,让他换个角度思考思考总是好的。

 他浸淫这水渠工程这么久,是好是坏,他有自信可以辨认的出来。

 明辰笑了笑,倒也并没有推诿:“说什么不吝赐教?辰不过是一卖弄嘴皮子之人,殿下若是信得过在下,那殿下便说与在下听听,辰也愿与殿下说说愚见,殿下自可决断。”

 “哈哈哈!好好好,叔父乃是天才绝艳之人,必定心有沟壑!有您这句话,侄儿便是放心了。”

 “实不相瞒,如叔父所见,水渠已经修到了后半段了,但是实际上还有诸多问题,侄儿诚惶诚恐,唯恐有失,万望叔父指点一二。”

 “其一,是沙土问题,就在这里,此地沙土太过于松散了,若是水渠修筑好通水之后,怕是会被大量水流冲散,水土大量流失,将来堤坝冲溃,怕是会引起祸患呐,依叔父之见,侄儿何解?”

 这是便是秦启这几天呆在此地的原因,是当下他要处理的问题。

 明辰先前是下了功夫研究这水利的,出仕之前还拜访过一些水利专家来探讨此事。

 结合着前世所知,倒是也有些新奇的理念令这些水利好手眼前一亮。

 别的不说,明辰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是挺充沛的。

 毕竟将来此事很可能要被他搬上谈判桌,不可都说,但不可不知。

 如今面对着太子的询问,他只是笑了笑:“针对此事,辰以为可以对土壤进行固化处理,将沙土与粘土、秸秆……混合起来,以增强土壤的粘结性,比例大概在一成到三成即可。工程结构也可进行加固,采用阶梯式开挖和缓坡设计,依据土质来调整坡度,以减少水流冲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