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读书人的偶像和天赋太好带来的烦恼!(第2页)

  
  张仲永哈哈大笑的说道,而李正则一脸羞愧。
  
  “那首诗是极好的,今日过后,恐怕无人再敢说夏辰没有学识文采了,这才是真正的扬名京城,哈哈,大丈夫当如是!”
  
  张仲永哈哈大笑,神态无比的豪迈,对夏辰那首诗中的意境心神向往……
  
  夏辰又再次登上了京城头条,成为了众人茶余酒后的讨论对象。
  
  其中,讨论度最大的自然是他写的那首诗,特别是最后那两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令很多人心神摇曳,心神向往!
  
  “夏司长说的对,诗词不过是小道,历朝历代,哪一位宰相是靠诗词治国的?
  
  实干兴邦,现如今,天下并不安稳,西北边疆随时会爆发大战,我们需要的是能臣,而不是什么所谓的文豪。
  
  北方大奉,这些年,为何国力日益衰落?
  
  还不是全国上下,推崇文治,那里的学子,读书人每日饮酒作乐逛勾栏,醉生梦死,丝毫不关心国家大事,全国上下皆是这种风气,怎么能打造出铁血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因此,我可以断定,如果大奉再这么发展下去,50年左右必定可以被我大武吞食,我们大武国必定不能步入大奉的后尘,要警惕诗词一道对人思想的腐蚀。”
  
  有一学子站在国子监大门口震声高呼,在他周围围绕了很多国子监学子,听着这人的话不禁赞同的点了点头。
  
  要学圣贤经篇,也要学国事策论,但绝不能在诗词一道上太浪费精力。
  
  自古以来没有哪个宰相是靠诗词做到那个位置的,都是靠做实事!
  
  一时间,夏辰之名彻底在国子监等读书人群体中传颂开来,甚至有很多人将他的那句诗句【直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奉为座右铭,觉得大丈夫当如是,为国效忠,哪怕战死沙场。
  
  甚至还有人产生了投军的念头……
  
  这些后续都是夏辰所没想到的,此时的夏辰回到了自家院子中,而他面前坐着一个少年。
  
  从身材上看足足有十五六岁,但面庞却极为稚嫩。
  
  “你怎么来了?”
  
  “三哥,我来投效你了!”
  
  夏文坐在凳椅以上,脸上神色激动,东张西望,有点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