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河南省补充—王姓、申姓、岳姓(第2页)

 - 宋元明清时期: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元末战乱和张献忠余部继续抗清,以及后来的“湖广填四川”等移民运动,使得王姓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

 - 分布:如今,王姓是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姓氏之一,在河南省也是分布广泛的大姓。河南省的多个地市都有王姓人口分布,如郑州、洛阳、开封、南阳、商丘等地。这些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为王姓的繁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一些历史悠久的村落和家族中,王姓有着较为集中的分布,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和传统。

 申姓

 - 起源:

 - 源于姜姓:商末时期,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其后人居住在大河一带。周宣王时,其族一部分被封于谢国(今河南省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为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为氏,形成申姓的一支。

 - 源于西申:留在大河一带的伯夷、叔齐后人渡过大河,移居陕西,称为西申,后称为申戎,又叫姜氏之戎。西周末年,曾联合犬戎攻周,后被秦国所灭,其族人也以申为氏。

 - 源于炎帝后人:炎帝后人吕封于申地(今上海市一带),称为申吕。申吕建立申国,为伯爵,称申伯吕,后被楚所灭,后人以国为氏,也是申姓的来源之一。

 - 他族改姓:包括明时云南永昌军民府(今保山)土同知申保、彝族阿牛氏汉姓为申等。此外,满、蒙古、土家、朝鲜等民族中也有此姓。

 - 变迁:

 - 春秋战国时期:申姓发祥地在河南南阳一带,此时申姓人才辈出,代表人物有申包胥、申不害等,他们分布于鲁国、郑国、楚国、韩国、晋国、吴国等国,对各国的政治、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秦汉以后:申姓逐渐向其他地区迁徙扩散,如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在历史的变迁中,申姓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其分布范围也不断扩大。

 - 近现代: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迁徙,申姓人逐渐分布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