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天津市—丁姓、耿姓、吕姓

 丁姓

 - 起源:

 - 源于子姓:出自殷商诸侯丁侯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周武王伐纣之时,就有了丁姓的诸侯,但这位丁姓诸侯的详细情况缺乏更多的文字记载。

 - 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姜汲的谥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姜太公即姜子牙,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的儿子姜汲,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时为周王朝重臣,又是后来周康王姬钊的顾命大臣,对周王朝有辅佐大勋。姜汲逝世后,周王室敕封其谥号为“丁公汲”,其后裔子孙中便以其谥号为姓氏者,称丁氏,史称丁氏正宗。这一系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山东济阳。

 - 源于改姓:

 - 为孙姓所改:据《三国志·江表传》记载,三国时东吴孙匡将军一族的后人因过失造成军粮仓库失火,贻误了战机,孙权大怒,不许孙匡姓孙,其后代子孙被迫因袭丁姓。这部分丁姓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之子康叔。

 - 出自于氏所改:据明朝海盐姚士粦所序《枫窗小牍》,宋朝时期,有个叫于庆的人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为丁氏,其后裔子孙以及族人因此皆称丁氏。

 - 源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如蒙古族、回族、彝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部分人汉化改姓为丁氏。例如,明朝初期,蒙古族黄教学者丹珠尔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丁;回族丁氏大部分是来自先祖回回名的尾音“迪尼”(din),按汉语发音多译读为“丁”。

 - 变迁:

 - 秦汉时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境内,同时,河北、陕西、广西、湖北、广东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导致丁姓频繁迁徙,三国孙吴的孙匡改姓丁,为丁姓的发展加添了新的支脉,江苏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区成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区域。这一时期,丁姓仍以山东、河南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迁入者。

 - 唐代,济阳丁姓有入居福建者,唐末此支丁姓迁居泉州、广东等地。

 - 宋元时期,有江苏人丁谓后人分居于崖州(今广东省崖县西北)和广州。有丁允文、丁肇宪分别开基广东潮州和梅州,被视为当地始祖。

 - 清代,居于福建、广东一带的丁姓有移居台湾的,后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