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第105章 天津市—靳姓、芦姓、裴姓(第2页)
芦姓
- 起源:
- 出自姜姓:齐桓公之后有以芦蒲为姓者,后改单姓芦。齐桓公(公元前716—前643 年),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他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强大,其后代中有以芦蒲为姓的,后来改为单姓芦,他们尊齐桓公为芦姓得姓始祖。
- 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及《太平图话姓氏综》所载,北魏时改代北莫芦氏为单姓芦;今瑶族、苗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 变迁:
- 芦姓在历史上的迁徙较为频繁。历隋唐经宋元,芦姓除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之中心外,还向西北、华南等地迁徙。元末明初,由于红巾军起义、瘟疫肆虐、军阀纷争以及明成祖靖难之役等原因,北中国人口锐减,芦姓作为明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陕西、湖北、北京等地。清康乾年间以后,伴随闯关东与走西口的风潮,有冀、鲁之地的芦姓和三晋之芦姓入迁东北三省和内蒙等地。
- 分布:
- 如今,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河南、甘肃的芦姓人口相对较多,约占全国汉族芦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三。在其他地区,湖南、山东、湖北、广西、山西等省也多见芦姓。在天津市,芦姓同样有一定的分布,他们可能是在历史上的移民过程中来到天津,逐渐在天津定居下来。
裴姓
- 起源:
- 裴姓源出嬴姓。颛顼之裔孙伯益之后有非子,非子为周孝王养马于汧渭之间,有功封于秦,为附庸,使续嬴姓,号秦嬴。秦非子之支孙在春秋之初被封于裴(上非下邑组成)乡,故地在今山西闻喜东裴氏村,因以裴(上非下邑组成)氏。其后裔陵在周僖王时因功封于解邑君,故地在今山西解州,乃去邑从衣为裴氏。裴氏的历史至少有 26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