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山西省—宋姓、郑姓、谢姓(第2页)

 郑姓

 - 起源:

 - 以国名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周宣王时期,将弟弟姬友封在郑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地区。姬友的子孙后代以国名为姓氏,称为郑氏。

 - 以官职称谓为氏:出自西周时期的官吏郑桓。郑桓负责管理周王朝土地和农业生产,因工作地点在郑地,被称为郑桓。他的后代中有以官职称谓为姓氏的,称为郑氏。

 - 少数民族汉化改姓:蒙古族、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一些姓氏被汉化为郑姓。

 - 变迁:

 - 先秦时期:立姓于陕西、河南的郑姓一直活动于中原地区。

 - 战国时期:开始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等地。

 - 两汉时期:郑姓由山东进入江浙,此后又南下福建。

 - 魏晋南北朝时期:郑姓在各地不断繁衍发展,家族势力逐渐壮大。

 - 隋唐时期:郑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些郑姓家族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 宋元明清时期:郑姓人口继续增加,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在全国各地都有一定的分布。

 - 在山西的分布:在山西,郑姓也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例如,据佳县《郑氏家谱》研究,山西有部分郑姓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如榆阳区的郑家川、佳县的郑家沟、横山的郑崖、子洲的郑家硷等地,都是郑氏在陕北生存、繁衍、迁徙的有力证明。这些地方的郑姓子孙后来又迁徙到榆阳区、镇川、靖边县、绥德县等地。此外,在山西的其他地区也有郑姓家族的分布,他们在当地形成了自己的家族文化和传统。

 谢姓

 - 起源:

 - 主流观点:谢氏的得姓始祖一般被认为是申伯。申伯是周宣王的舅舅,姜姓,炎帝之后。周宣王为了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将申伯从陕西、山西一带徙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唐河县一带)。后来谢国被楚国所灭,谢国之人不忘故祖,便以国为姓,称为谢氏,这一支谢姓被称为“谢姓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