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河北省—康姓、毛姓、邱姓、秦姓、江姓、(第2页)
- 源于改姓:
- 源于蒙古族,元朝右丞相伯卜花的孙子福寿,归附明朝,因率明军讨还湖广、巴蜀等处有功,官至副总兵,明成祖朱棣赐予毛姓,其后裔子孙多称毛氏;蒙古族鞑靼部落酋长毛里孩,在明朝时遣使进贡,明宪宗朱见深赐汉姓毛氏。
- 源于回族,毛忠初名哈喇,是明军将领,因守边有功,明英宗朱祁镇为表彰他,特赐予毛姓,为回族毛氏之祖。
- 其他少数民族中,如苗族、傣族、彝族、高山族、布依族、满族、佤族、土家族等也有毛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改土归流运动中改汉姓者后裔。
- 变迁:
- 西周时期,毛姓分封之地在黄河流域,大致在今陕西华县境内。春秋时期,毛氏家族由于发生内乱,开始有人徙居长江南部地区。
- 唐末五代以后,毛姓除少数人居于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山西、甘肃外,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
- 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毛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 分布:在全国主要集中于浙江、四川、河南三省,大约占毛姓总人口的 28%;其次,分布于湖南、广西、重庆、江西、江苏,这五省市又集中了 32%。在河北地区,毛姓也有一定的分布,在一些城市和乡村形成了小规模的聚居群体。
邱姓
- 起源:
- 源自姜姓:太公(姜太公)封于齐而都营邱,其支庶居于营邱者,以邱为氏。
- 源自邾大夫邱弱:《左传》中有邾大夫邱弱,邱世居扶风,其后代也以邱为姓。
- 由其他姓氏改姓而来:有邱林氏、邱敦氏并改为邱氏;在清朝雍正元年,世宗宪皇帝特旨命汉人姓与至圣讳(孔丘名字)同者,俱加邑旁改为邱氏,因此一些丘姓改为邱姓;此外,还有满族秋佳氏所改等情况。
- 变迁:
- 晋朝时,发生了五胡乱华,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丘(邱)氏家族就移入福建,居住在莆田县宗头乡,成为闽籍邱氏世居之地。
- 明朝时期,邱姓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在两湖、华北、四川等地也有邱姓。
- 清初,邱姓进入台湾,发展为台湾的着名大姓。
- 分布:如今邱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在河北,邱姓人口也有一定数量,分布在多个县市。
秦姓
- 起源:
- 出自嬴姓:秦姓源于嬴姓,是颛顼帝的后裔。颛顼的孙女女修吞食了燕子蛋生下了大业,大业的儿子大费(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嬴。伯益的后裔非子因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在秦地(今甘肃天水一带),建立了秦国。后来秦国逐渐强大,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秦朝灭亡后,其王族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