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第330章 湖北省——禤姓、侴姓 、遆姓、隗姓、让姓、蒿姓(第2页)
遆姓(ti)
- 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源自明朝皇室后裔,因避难而改姓遆;另一种说法是由少数民族姓氏汉化而来,如鲜卑族等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有部分人改以遆为姓。
- 变迁:早期主要集中在陕西等地,后因战乱、灾荒、移民等因素逐渐向外迁移。
- 分布:在湖北省内分布较少,目前在全国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在其他一些省份也有少量分布,但总体数量相对较少。
隗姓(wěi或kui)
- 起源:出自夏朝帝王的后代,汤灭夏桀后,夏桀的后人以隗为姓;春秋时期,狄族建立了赤狄、白狄等国家,隗姓是狄族的一个姓氏;还有可能是源于芈姓,楚武王灭权国后,将权国贵族迁到隗城,其后裔以地名为姓。
- 变迁:早期在北方地区活动,秦汉时期,隗姓在甘肃、陕西等地发展,东汉初,隗嚣割据陇右。随着历史变迁,隗姓逐渐向其他地区迁移,唐宋时期,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有分布,明清时期,因移民等活动,隗姓进一步扩散。
- 分布:在湖北省有一定分布,如十堰等地有隗姓村落。全国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让姓(ràng)
- 起源:一是源于明惠帝朱允炆。湖北武昌《让氏家谱》记载,明惠帝因燕王朱棣造反,焚宫时逃亡而出,后改名为让銮,其后裔遂为让姓。二是源于穰姓简化。据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穰氏家谱》考证,由于姓氏简写、读音、地名等原因,穰姓简化改成让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