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香港特别行政区——香姓、屠姓、怀姓、紫姓、笑姓、皇姓(第2页)

 - 蒙古族起源:蒙古族图色哩氏,亦称图色勒氏、图克色里氏,后又分衍出图木尔齐氏 ,世居多地。明朝中期,蒙古族图色哩氏、图木尔齐氏多有改汉字姓为屠氏、图氏者 ;清朝前期,满族、锡伯族图色哩氏则多改汉字姓为屠氏、图氏、多氏、涂氏、佟氏等 。

 (二)变迁

 屠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 。在古代,屠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广平郡 。远古时期,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在河北逐鹿决战,蚩尤战败后,其部分族人被迁居到屠和邹的地方,以居住地为姓氏,分别称为屠氏和邹氏,这是屠姓的最早起源之一 。春秋时期,官职屠人的后代以官职名作为姓氏,成为屠姓的又一来源 。

 唐朝时有进士屠廷高由晋阳迁汴城(今开封)尉氏敦仁里,宋钦宗朝屠廷高二十三世孙屠挺(宋绍兴七年拜内阁大学士)、屠拱(宋乾造八年拜尚书令)迁常州 。屠拱曾孙屠雷发,宋理宗戊戌进士,始居嵊县后徙无锡,生七子 。此后,屠氏后裔在各地繁衍发展 。

 (三)香港分布

 香港有屠氏族人分布,其迁徙到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可能较为多样 。或许在不同历史时期,因经商、移民等原因,屠氏族人从内地不同地区来到香港 。如今,屠氏在香港的分布可能较为分散,在一些市区和新界的乡村都可能有屠氏后人居住 。他们可能在香港的各行各业中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着屠姓的家族文化和传统。

 三、怀姓:上古大姓的传承与发展

 (一)起源

 怀姓源出有四:

 - 子姓起源:春秋时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人以怀为氏 。

 - 隗姓起源:出自中原北部少数民族赤狄人,以邑名为氏 。西周初,周武王封文王子叔虞于怀邑(今河南省武陟县),后又把居住在晋国的“怀姓九宗”封赏给叔虞 ,这些臣民的后代就以怀为姓 。

 - 芈姓起源:战国时楚怀王的后人有怀氏 。据《汉书·高帝纪》载,怀姓为楚国大族之一 ,刘邦建立汉朝后,曾下令把楚国昭、屈、景、怀、田五姓公族迁于关中 。

 - 无怀氏起源:上古中原地区有个部落叫无怀氏,那里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 ,据说怀姓就是无怀氏的后人 。

 (二)变迁

 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在我国现代是极其罕见的稀有姓氏 ,2007年百家姓排名在300位之外,全国怀姓人数不足千人 。怀姓起源于上古周朝,周朝初年,周武王将叔虞分封于唐国,把商族遗民“怀姓九宗”赏赐给他做臣民,怀姓九宗的后代就是怀氏 。一说后来叔虞被改封为晋邑的首领以后,叔虞的族人中,有些人就取原封地的怀字作为姓才形成了怀姓 。还有一支怀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郑国,郑国有大夫被封到怀邑(今河南省武陟县一带),他的后代以封地作为姓氏 。

 (三)香港分布

 关于怀姓在香港的分布情况,目前公开资料较少 。但考虑到香港的移民历史,可能有怀姓人口在不同时期从内地迁入香港 。也许在香港的一些偏远乡村或历史悠久的社区中,存在着怀姓家族 。他们可能通过家族传承,保留着怀姓的独特文化和传统,尽管人数不多,但在香港的姓氏文化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 。

 四、紫姓:避难改姓的独特传承

 (一)起源

 紫姓主要有以下起源:

 - 柴姓起源:唐朝时期,平阳郡柴氏,为避祸改紫姓 。

 - 西羌人姓:即姊氏,见《汉书·冯奉世传》 。

 - 指色为姓:如冯氏、赤氏之类,紫姓也可能是因指色为姓而形成 。

 (二)变迁

 紫姓起源后,在历史变迁中,人口分布逐渐扩散 。目前,山东新泰、江西萍乡、安徽淮南、湖北黄梅、上海嘉定、台湾台中、台北、桃园、台南、河北万全、云南东川、畹町、福建莆田、四川泸定、北京大兴等地均有此姓 。然而,由于其本身是稀有姓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紫姓人口总量可能一直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