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周家桥学习大军(第2页)

 

都学一年了,怎么着也能学点东西吧?

 

到时候回来,就跟外头说是学过厨艺的,能吃到口饭就行了。难不成还真指望去大饭店当厨子?

 

也有报机械维修的,这东西学费虽然贵,但是出来很吃香啊!前期投入大些,后头日子不就好过了么。

 

学剃头的也有,才只要一块钱,能学半年,学费倒也不是很高,最重要的是周期短,只要半年出来就可以接活了。

 

不开剃头摊子,去其他村里给人剃头,不也能赚钱吗?

 

一时之间,报名现场也挺火爆,你一言我一语,耳边吵吵嚷嚷,这个喊厨子厨子,那个喊我要学机械维修,大队长头都晕了。

 

他只能喊:“慢慢来!一个人一个来!你们吵得我都听不清楚了!”

这头还在火热报名,那头吴木香和花自强已经期待起了自己的免费劳动力。

 

要不怎么说古人有智慧呢。

 

所谓学徒制,当徒弟的想学本事,当师傅的要个干活的,两方才一拍即合,成了师徒,而这个思路同样也在吴木香和花自强之中被用起来。

 

厂里一个工人就得要30块钱工资,叫这些年轻人先去生产线实习两个月,知道了做衣服的各个流程,再到手头慢慢教剪裁设计。

 

既有了劳动力,又可以培养自己想要的人。

 

花自强和理发师也是一样的想法。

 

这么多人,一个人是教不过来的。

 

只能先叫他们从切菜做起。

 

而花自强要摆摊,正好要准备食材,这不就是瞌睡送来了枕头吗。

 

想学炒菜的,就叫他们切菜,想学面点的,就叫他们磨面揉面。

 

刀功练出来了,再教他们炒菜,炒得好的,送去食堂帮工,学得慢的,再慢慢教。

 

这样分层下来,就有效率多了。

 

理发师的主意则是先教他们简单的剪发技巧,再把活分给他们,既减轻自己的压力,又可以叫他们练手。

 

周老爹拿着两个大包菜,找到了万青柳,一张老脸客气又略带讨好地笑出了皱纹:“亲家母,我们家小丰二十好几了,也没个正经活路,想来你们村学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