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诗词里的中华》第一期!(第2页)

 

唰!

 

陈瑾睁开眼的刹那,众人明显能感觉到一丝不同。

 

目光如炬,乌黑明亮!

 

配合舞台光影的折射,仿佛黑夜中闪烁出的一抹光。

 

他微微昂首,昂扬向上的姿态,给人一种高瞻远瞩之感,仿佛在眺望远方的未来!

 

嘴角上扬的一抹弧度,看上去无比自信和坚定,强烈的信念感,配合化妆浓眉眉宇间展露出的英气,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无畏艰难的勇气。

 

这股独特的气质和魅力,陈瑾演绎的无比让人动容。

 

无数人目不转睛的看着站在那的陈瑾,他并非一动不动,眼神和脸部动作的细腻处理,让他看上去很是真实。

 

面对着广阔的天地和汹涌的湘江,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

 

这道眼神像是具有穿透力,就像他内心燃烧的火焰,随时准备为理想而奋不顾身一般。

 

“雕塑!”

 

“跟橘子洲头的雕塑一模一样!”

 

柳刚想起来了,内心有些燃烧。

 

为什么眼下陈瑾的表情这么的具有熟悉感,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因为他见过。

 

周围很多人现实中都见过,他就伫立在橘子洲头。

 

抬头远望,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希望,也有对现实的忧虑。

 

这时,一片枫叶落下,一张写有《沁园春雪》的手稿瞬时从枫叶上闪出……枫叶象征着过去的记忆,而手稿则代表着这段记忆的传承。

 

画面逐渐被拉远,陈瑾的身影淡淡的消逝,湘江的波涛逐渐模糊。

 

井冈山的轮廓,顿时出现在了舞台之上!

 

色调也从明亮的阳光,逐渐转为柔和的暖色调。

 

在陈瑾的场景中,光亮从侧面照射过来,形成明亮的光影效果,突出了他的年轻和朝气;而在中年登场的场景中,灯光从上方照射下来,形成柔和的光影效果,突出他的沉稳和智慧。

 

这一幕色调的切换,也象征着从青年的热血到中年的沉稳。

 

唐国強身穿中山装的身影,缓缓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他仿佛伫立在井冈山的山顶,远眺山河,目光深邃。

 

身后是苍翠的竹林和蜿蜒的山路,远处传来军号声和战士们的口号……陈瑾场景的音乐也逐渐减弱,军乐逐渐增强,节奏和旋律上的流畅过渡,转场的连贯性一下子被拉起。

 

井冈山的山顶,竹林环绕,远处是群山。

 

而唐国強屹立在山巅,双手跟陈瑾刚刚的姿态一样。

 

众人有些恍惚,仿佛陈瑾一下子老去……但随着他动作的节奏和力度,每个人却又感受到了一种属于时间和年龄上的跨度。

 

老了,动作迟缓了,可精气神更加的稳健。

 

他突然手持望远镜眺望远方,动作从容而有力,完全是一种跟刚刚陈瑾截然不同的感觉。

 

但没有人觉得有任何的突兀,反而有一种岁月流逝的心酸。

 

谁都抵挡不了,哪怕如他。

 

这个转场设计,其实现场看冲击力还是有的。

 

后期加上各种渲染和重叠,只会更强。

 

从青年时期的热血与求索,到中年时期的成熟与担当……而接下来,转场结束,就是正式的故事展开。

 

长征、赤水……将近40多分钟的剧情。

 

最后,就是唐国強老师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缓缓的朗诵出那首《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啪啪啪!

 

全场发出了如雷般的掌声,陈瑾更是听的有些热泪盈眶。

 

和他诵读《沁园春长沙》意气奋发所不同的是,唐国強雄浑的嗓音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配合舞台大屏幕壮丽的雪景,古典韵味激昂的背景音乐,这首词作的豪迈与壮丽,让全场所有人都听的、看的是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