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老谋子的新片!(第2页)

陈瑾眼神一亮,反应过来。

张一谋乐呵一笑:“你明白什么了?”

“国内第一部iax3d影片?”

“那是《唐山大地震》!”

张一谋就知道陈瑾误解了,而国内第一部3d,是徐科的狄仁杰。

“那您老这是?”

“iax又不只是只有3d的技术!”

“画面清晰度,制式,观影体验沉浸感更好,我其实是一直想要试试这种拍摄技术,这一次沫沫男友正好有这个渠道,可以免费给我提供iax胶片摄像机!”

“这机器,才是宝贝;其他导演那都只是软件……”

老张头说的一套一套的,显然也是被老外忽悠的料。

陈瑾倒也不是不清楚iax的几种类别。

他刚刚也是下意识的一个反应,其实说出来就知道iax3d的头茬肯定是吃不到了,当初《唐山大地震》打出来的宣发话术,就是华夏首部媲美《阿凡达》技术的影片。

但是,《唐山》只是用了iaxdr的技术,也就是数字原底翻版,是一套软件;包括iax规格摄制的影片拷贝、放映机、音响系统以及银幕,极大提升了电影的视听效果。

但贵也是真的贵。

老外眼下听说华夏人要用这套技术拍电影,收钱压根没有任何手软,7分钟的几个镜头技术升级,花了8000万。

反正华宜有钱,是冤大头。

而且几套设备每天的租金就是几万美金,陪着过来的5个老外工程师,啥都不需要干,坐在那看着,一天就是1000美金的工资,并且是必须配备。

美其名曰服务到位,你不要就不租给你。

就是这么霸道。

未来欧美日本很多进口汽车手机等等各种降价,各种谈服务,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变好了。

而是因为,他们在华夏没那么好割韭菜了。

切格瓦拉的金句永远在任何时期可以适用——我走之后,他会给你们提高工资,他会给你们盖起来学校和医院,但是绝不是因为他们是好人,而是因为我曾经来过。

iax的技术后世被华夏破解了,而且中影推出了更好的ity和ityled技术,拍摄的成本才一降再降。

iax则是一代不如一代,第一代的激光确实最贵,但也是最好的。

“我准备全片都用iax胶片摄影机拍摄!”

“如果不免费,这得花好几亿!”

“这是全亚洲首创!”

张一谋显然是很心动。

但老外这么做当然不是出于好心,而是看到了华夏未来巨大的iax市场,这是一个可以收割几百亿乃至上千亿人民币的蓝海。

张一谋的影片算是最好的一个推广。

影院要买iax屏幕、拷贝、放映机等等,一套就是几千万美金;一百家就是几百亿。

“那这算是国内第一部iax全制式的电影?”

“而且是第一部iax摄像机拍摄的影片?”

陈瑾好像有点印象:“诺兰《黑暗骑士》也才半小时吧?”

全球第一个用iax胶片摄像机拍摄的导演就是诺兰的《黑暗骑士》,现在在拍的第三部《黑暗骑士崛起》,也没有全部用这套设备拍摄,只做了74分钟。

因为,实在是太烧钱了。

诺兰可不是免费的。

74分钟花了2亿美金,就光机器和胶片。
 

张一谋能免费,完全是因为华夏的这个市场沾光。

“嗯,全球首部!”

“主要还是文艺片,花费少!”

张一谋笑着,搓着手对新技术很是期待。

陈瑾也算是明白,为什么《归来》未来能回本,甚至还在全球几十家的电影节上播放,看来都是这个iax技术的推广。

妈蛋,老外现在是真会做生意。

可惜目前国内的iax影院太少,原本14年上映其实也没几家,所以票房完全没爆起来。

不然这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卖点。

iax技术目前是全球电影的巨大革新,画面度确实清晰的不像话,如果iax胶卷,那更是恐怖。

那种质感是任何一种影像设备目前都没法取代的,拍摄出的视频理论等效分辨率能够达到18k,每帧分辨率x,画幅全开为1.43:1,分辨率几乎是普通35毫米胶片的10倍以上!

目前市面上别说18k,8k分辨率的设备都还只存在实验室之中。

4k倒是逐渐普及来了。

只可惜iax胶片摄像机体型较大、笨重,限制了使用率,几年后就被iax2d摄像机淘汰了;不是东西不好,是性价比很低,不仅胶片成本惊人,摄影机这帮老外也是只租不卖,拍摄难度高。

说不定老谋子的这一部《归来》,都会成为几部绝版之一!

“机器大概什么时候可以运过来?”

陈瑾嘿嘿笑了笑:“我带老郭来鉴赏鉴赏!”

《流浪地球》,那肯定是要上iax3d的,到时候让郭忛再跟老谋子取取经。

“开机之前吧!”

“到时候通知你……”

张一谋起身,他跟陈瑾该聊的都差不多了,主要就是说新电影的事情。

原本他还想着,问问其他人,现在陈瑾有意愿,那肯定是再好不过。

“你现在在拍那部爱情片么?”

张一谋打开卧室门,陈瑾摇了摇头:“没,刚杀青,接下来没有戏拍!”

“没有,还是没想好?”

张一谋转头,他还不了解陈瑾这小子的野心。

“没想好拍什么,我想自己写几个本子试试,到时候还得您老把把关!”

“别~~~”

张一谋赶忙在那摆手:“你找其他人,我可以给你推荐几个,让他们看看……”

陈瑾当然是谦虚一说,老谋子要是会看剧本,尊重剧本,他也不至于拍出那么多烂片了;他这个人最大的弊端,就是不会自己写剧本,还得配合资本塞进来的一些演员,瞎几把改。

最后把电影拍的面目全非,自己也懊悔;但每次开拍,又开始循环。

他的商业片,充斥着各种资本捧人的痕迹,反倒是文艺片,其实还挺捧演员的。

好些个谋女郎谋男郎,都是文艺片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