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历史,从来没能遗忘过。(第3页)

 

但哪怕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他们都做不到。

 

“所以,成事在天!”

 

“我能做的,就是让《金陵》,做到最大的舆论影响力,哪怕是骂声,也总比没有波澜来得好!”

 

“国际上,也是一样的!”

 

“……”

 

孟丹清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他也是到了国内,才知道所日本人对华夏的罄竹难书。

 

之前,这种事他都不知道。

 

陈瑾的这种做法,真就是把电影当成了一种宣传工具。

 

电影院内,观众看了电影知道当时最真实的影像和历史;而电影院外,哪怕没看这部电影的民众,也都通过新闻知道了这件事。

 

这才是《金陵》最大的意义所在。

 

“嗯,你这么说,我就理解了!”

 

张一谋算是听明白了。

 

之前他其实也有这方面的猜测,为什么陈瑾这么执着于春节。

 

所有人以为陈瑾是看好春节这个档期。

 

这确实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但流量,也是陈瑾所考虑的。

 

这个节日,大家都在家,显然都会看看新闻刷刷微博啥的,那就是最大的舆论场。

 

通过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让民众都知道这件事,这绝对也是会发酵到国际上的。

 

回家探亲的,对华夏春节感兴趣的……总之,国外也不是完全信息隔绝,肯定多多少少都会知道一些。

 

而后,再通过柏林电影节,再次发酵。

 

未来的《长津湖》,分为了上下两部,下部哪怕放在春节档,票房也不如上部,差了10几亿;但圣诞节、硬土豆、战争的相关新闻,却比第一部上映时,出圈很多。

 

这就是春节所带来的流量影响。

 

陈瑾要做的,就是把日本人对华夏所犯下的罪恶,彻底扩散出去。

 

目前的社会态势,年轻人亲日的特别多。

 

而反观日本,鼓吹华夏一直仇恨教育,他们自己的国人,却特别讨厌华夏人。

 

这就是说没有仇恨教育的日本!

 

“行吧!”

 

“那我这个春节,就好好跟家里人一起过了!”

 

“交给你了!”

 

张一谋也算是放下了身上的担子,对《金陵》的票房也没了压力;因为按照预售来看,盈利是基本没问题的。

 

他是怕陈瑾当时临时接了张卫平的盘,要是电影还亏了的话,张一谋内心绝对会过意不去。

 

现在,反而是无事一身轻。

 

“嗯!”

 

“放心吧!”

 

“您老就好好过个春节,而后跟我一起去柏林!”

 

“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战场!”

 

国内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大屠杀,宣传只是为了让国内的年轻人,不要忘了这笔血海深仇。

 

而国际,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个事件。

 

两者性质其实是不一样的。

 

……

 

告别了张一谋一家,陈瑾把朱颜曼兹送回家,看着沿路张灯结彩的家家户户,过年的气氛越发的临近。

 

噼里啪啦放炮的声音……

 

沿途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迎接着新年,小区内更是挂满了灯笼,小孩子在那嬉戏打闹,还有沿街的叫卖声,鞭炮烟……到处布满红色的街道和路面。

 

从车里往外看,随处都能看到城市里来来回回穿梭忙碌的人影,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希冀的笑容。

 

曾经的十里长街,如今繁华如斯,贯穿万古的红色,于星夜中绽放,与烈日相争辉。

 

但陈瑾,却还沉浸在刚刚跟张一谋聊天的思索之中。

 

七十多年前,金陵城的竹林被日军砍去扎营,未及抽芽的竹子成了焚尸的柴火,此刻满街的喜庆红色,像极了史书里被血浸透的晚霞。

 

油墨印出的“岁岁平安”,每个笔画好似都压着三十万冤魂的呜咽;门帘金纸剪出的“春”字,仿佛是当年万人坑里被日军刻成笑脸的孩童颅骨。

 

春节,辞旧迎新,却常忘记旧字的含义。

 

那些被屠杀的、被掩埋的、好似被遗忘的,终将以另一种方式在年轮里生长,长成守护当下的荆棘!

 

但历史,从来没能遗忘过。

 

也,不敢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