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最高光的一幕!(第3页)
那些出逃的学生,就是未来;贝尔和死去的李教官,是人类伟大的一面。
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比《南京》拍得温和的多,没有一味的惨,秦淮景和最后的出逃,都是舒缓人心的剧情!”
穆然虽然也看的眼泪湿润,但看完倒并没有觉得有多难过。
反而,是一种对历史的铭记。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李教官的死,还有十三钗秦淮景的凄美唱段、妓女们褪去华服换上素衣的仪式感,以及群体牺牲的悲壮场景。
这是艺术升华的一方面。
“怎么样,好看吗”
走出电影院,穆然问着身旁的女友。
女友摇了摇头:“不好看!”
“哈哈!”
穆然能想到这个结果:“对比起《南京!南京》,至少你看到了大结局!”
当初穆然为了让女友适应《金陵》,怕她不适,所以提前让她看的《南京》,但最后硬是都没坚持看完。
太惨了!
让人做噩梦的程度,尤其是女生和孩子。
至少,张一谋的这部《金陵》,观众其实是可以适应的。
“南京我知道结果!”
“但金陵我不知道,竟然是让她们十三钗,去换学生的命!”
“还有就是怕最后,学生们没有逃出去!”
这就是两部电影最大的区别点。
事实上很多网友也反馈过,《南京》很多人越看越不敢看;而反之《金陵》,看进去后,基本上都能看到结局。
电影院观影期间,没有一个观众走出去,就已经说明了电影的质量。
“嗯,张一谋的这部电影,更让人能接受些!”
“这估计也是敢放在春节上映的原因!”
穆然朝女友说着,他女友却好奇的看着四周。
万达广场人来人往,好多好像都是刚刚看电影的人。
“春节上映,对商场的消费也促进不少……”
“你要逛逛么”
穆然肯定是没时间的,他现在满脑子都是《金陵》的剧情,尤其是陈瑾赴义的那个镜头,到现在还在他脑海回荡。
冲击力非常强,除了陈瑾在电影中的表现是加分项,他这个角色赋予了这段高光。
真是个好演员。
难怪敢在金马奖上说那种话。
对比他饰演的这个角色,简直是太过契合。
其实稍微理智一些的粉丝,尤其是男粉丝,对陈瑾还是非常有好感的;金马奖虽然事后很多网友在喷,骂声一片,但诸多希望回归的网友,反而非常支持陈瑾的这一波操作。
当时也有很人路转粉,穆然虽然没达到崇拜陈瑾的地步,但至少他很认可陈瑾这个演员。
比国内大多数的男演员,要好很多。
不说三观,就从演技上,人家威尼斯影帝在手;还有绯闻边新闻,基本也没有,一直在矜矜业业拍戏,这已经超过了国内90%的演员群体了。
除了电影上映,你几乎看不到他任何的新闻,已经算很低调的一位。
反观很多明星,不是天天上微博热搜营销,就是买僵尸粉,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他(她)每天的动态。
粉丝可能会希望这样每日营业的行为,但路人譬如像穆然这种,反而更加欣赏陈瑾这种,有实力不张扬的明星。
这种,其实更加能让观众愿意到影院给他掏钱买票。
你几乎每天能在网上看到一个明星在那蹦跶,他主演的片子其实看着会有一种强烈的违和,也就是没多少的新鲜感。
演员要保持神秘感,就是这个原因。
私生活,一定要跟作品分开。
角色是角色,演员是演员;你不能让观众有一种,现实跟角色重迭,那作品完全会看的很出戏。
“你有时间么”
穆然女友当然想逛逛,但也知道男友要工作。
影评就是他的收入来源。
“没事,大不了再听一遍录音笔……”
“那就……2小时”
“再一起吃一顿”
穆然女友嘻嘻一笑,两个人相互体谅着,试图驱散看完《金陵十三钗》后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