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才(第2页)

 普通人根本没有资格接触。

 所有读书人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

 当然也有寒门。

 可这个寒门指的是没落的贵族以及世家,那是有急需的,家里良田百亩,一边读书一边耕种。

 就比如说诸葛亮一人在南阳耕读。

 其本质还是世家大族出身。

 而黄巾军是什么成份,还用说吗?人家世家大族可看不上黄巾军。

 这让身为黄巾军的李渊直接绝了招收世家大族的心思。

 与其将心思浪费在世家大族身上,不如将目光放在像黄都这样的地方豪强培养出来的管事。

 虽然这些管事也都是家族中培养的。

 但本质上还是奴仆,是奴就可以拉拢。

 不管是以家人要挟好,还是利诱好,都是可拉拢又或者可驱使。

 给谁当狗不是当,可不是那些清高的文士。

 虽然也有些文士骨头比较软。

 但那是对强者的,就以李渊现在这几百残兵,几千老弱妇孺。

 人家估计连眼皮都懒得抬。

 而且这种管事平时就是帮助家族统计各种物资,在算数方面比之那些大世家出来的读书人肯定强上不少。

 毕竟那群只读儒家经典的士子有几个会去专研数学的呢?

 李渊接下来肯定会大规模裹挟流民百姓,到时候每日的吃食都需要统计。

 这些个管事也就派出了用场。

 帮助自已管理粮草。

 至于走精兵路线。

 呵呵!

 皇甫嵩的剑离自已的脖子只有一个月了,一个月能练出精兵吗?

 只能走明末流寇的路子,先裹挟个几十万,一步步杀出一支精兵起来。

 哪怕十个人里只有一个人能成为兵,那也是赚的。

 这片大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流民。

 不过也不能一直当流寇。

 明末的例子摆在那。

 必须要有个根据地。

 而且张角也坚持不了多久,李渊记得好像在八月就病死了,到时候黄巾军一盘散沙。

 被汉军各个击破,到了十一月份才彻底平叛。

 李渊还要考虑后路才行。

 到时候他手上如果握有几十万大军,也有和汉室谈判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