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更改军制(上)

 当李渊看到这一数据后人都麻了。

 仅仅一县自已麾下就汇聚了十五万人,这要是在跑几县,百万人随随便便啊。

 可,一个县怎么可能就有十多万流民?

 当李渊询问黄都流民营的人数后。

 黄都的回答让李渊恍然大悟起来。

 原来李渊在攻破庄园后,还顺带着将依附在庄园上的佃户也都给裹挟了。

 这也就说,李渊快把临颍搬空了。

 就比如那四千多辅兵,其中一大半的家眷都跟随而来。

 因为他们明白。

 自家男人加入了黄巾贼,这是在造反,他们根本不敢停留在原地,等待着官府的屠戮。

 不只是辅兵营,战兵营也一样。

 加入黄巾军可不是一人加入那就完事了。

 而是全家都加入了黄巾军,拖家带口。

 你还没办法驱逐。

 这要是驱逐了,军心可就散了。

 这也让李渊明白了,为什么自已军队军心一直都还不错,作战也勇猛。

 原来是背后的家人也加入了黄巾军,这让他们只能一条路走到死。

 根本没有退路。

 这让李渊想到了清末太平军。

 一群从广西拖家带口,一路北上,杀穿清军,占据了南京。

 这本质上是一样的。

 有家人在身后,这些士兵都不敢退。

 只要将领决策正确,在正面厮杀上,这群刚组建的军队未必会比汉军弱。

 现在唯一让李渊头疼的是辅兵营,这群由降兵,山贼,土匪组成的一营,想要让他们真心实意的加入,那是不可能的。

 都是为了活命才加入的黄巾军。

 不然早被砍了。

 忠心度就别想了。

 眼下李渊需要的是一群敢战之士,从这次进攻临颍也就能看出。

 畏畏缩缩,必须要有将领带头才会有人上。

 这种极度依赖将领的行为,根本不是李渊想要的。

 李渊要的是那种底层士卒精锐,敢于拼杀,不畏生死的士卒。

 想要训练出这样的士卒只有两个方法。

 一种是长年累月的训练。

 另一种,由战场厮杀,不在乎伤亡,硬生生的杀出一支精锐来。

 而眼下,李渊没有选择,他没时间训练,只能用杀来练出一支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