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洛阳(四)(第2页)

 但黄都依旧忍不住往宰相身上想。

 如今,跟在李渊身后,踏向这代表权力的台阶。

 黄都心中的火热,越发急迫起来。

 相比其他人,阎忠则显得淡然许多。

 尽管内心同样感到震惊,但在过去的短短一个半月里,他经历了太多的事情。

 先是被李渊俘虏,然后加入黄巾军。

 在这段时间里,眼前这位年轻的主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奇迹。

 以颍川为起点,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成功攻占了洛阳城,摧毁了大汉王朝的中心。

 有时候,阎忠不禁思考:难道这李渊真的拥有天命吗?

 否则,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怎能在短短三个月内迅速崛起,并攻克大汉的国都呢?

 如果说这一切都不是命中注定,那么阎忠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如今,李渊逼的皇帝出逃,也算历史上第一人了。

 而阎忠之所以尽心尽力地辅佐李渊,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李渊身上无数的奇迹。

 这些奇迹让他产生了别样的想法。

 虽然李渊并非完美无缺,身上存在一些缺点,但他却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这使得身为谋士的阎忠能够充分发挥自已的才能。

 如今,跟随李渊踏上德阳殿。

 这是阎忠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在这个被关东士族垄断的朝堂上。

 他一个被关东士族视为凉州蛮子,除非家世显赫,不然无论如何一辈子都不可能踏足的。

 想他堂堂凉州名士,居然只担任区区县令就能看出官场有多么排斥他们这些凉州出身的子弟了。

 放在以前,阎忠根本不敢想。

 现在吗?

 阎忠的视线微微往后一瞥。

 阎忠身后也跟着不少文吏,这些都是攻入洛阳后投靠于他的关东士族以及部分关西士族。

 毕竟世家分头下注,可都是老传统了。

 阎忠心里轻哼一声。

 既然挤不进洛阳,那就打进洛阳。

 事实已经证明了,打进洛阳,比巴结士族更容易。

 李渊麾下两大文吏各有心思。

 至于将领,只就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