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河内(投降)(第3页)

 而是给即将迁移过来的流民营吃的。

 李渊为了保证迁移速度,在沿途各县,以及重要路段,都设置了粥棚。

 基本上四十里一座粥棚,没日没夜的煮粥,给黄都手下那四十多万的流民沿途补充食物。 这样做,就可以极大地缩短流民行走的速度,他们每日只需要推着货物赶路就行,沿途不用自已做饭,由粥棚发放。

 这还是李渊在洛阳良心发现,给流民施粥时想到的。

 流水线作业,由庖厨在沿途专门准备饭食,不再需要流民自已做饭,压缩了时间。

 节约了成本。

 流民只需要一直推着货物跟着大部队向前走就行。

 他们的速度甚至都快追上李渊的大军了。

 占领怀县。

 此前,李原心中一直认为在攻打怀县之时将会遭遇一场艰苦卓绝的鏖战。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位怀县的太守竟然如此胆小如鼠,面对大军压境,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弃城而逃,将这座战略要地拱手相让。

 就这样,怀县轻而易举地就被占领了下来。

 随着怀县落入手中,其余各县的防御力量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河内地区声名显赫的望族司马家率先投降。

 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榜样,其余各县更是纷纷望风而降,不敢再有丝毫抵抗之心。

 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地推进,不得不说,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确实带来了诸多好处。

 当李渊欣然接受了司马氏的投诚之后,对于其他世家而言,无疑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之光。

 至少,李渊如今已不像从前那样毫不留情、肆意屠杀士族了,而是给了他们一线生机。

 虽然世家会损失一大批钱粮。

 但相较于孟县、温县等地那些惨遭灭门之祸的世家来说,这点损失实在算不得什么。

 若是有人对李渊颇为了解的话,一眼便能瞧出,此等策略正是李渊在洛阳时所惯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