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黄巾军安置问题(下)(第3页)

 凭什么这些没有砍下敌军人头的辅兵能分田。

 所以分田是不能分,而且李渊也没有那么多的土地。

 之前就说了,并州还处于未完全开发的状态。 李渊入主并州,就要展开轰轰烈烈的大开发。

 自然需要大量人手。

 李渊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可以借鉴曹操所推行的屯田兵制度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运用。

 首先要做的便是大规模地开垦荒地,并通过一系列精心规划和辛勤劳作,将这些原本荒芜贫瘠的土地逐步转变为肥沃多产的良田。

 随后,再安排这些辅兵以屯田兵的身份投身于农田之中,负责耕种、养护等工作,但他们并不拥有这片土地的所有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屯田兵就如同李渊的庄客佃户一般。

 平日里,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着屯田事务,努力积累粮食资源。

 一旦战事爆发,他们便能迅速转换角色,化身为勇猛无畏的战士奔赴战场,奋勇杀敌,争取立下战功,从而晋升为府兵,亦或是有机会进入龙骧府衙门充当牙兵(即亲兵)。

 士卒的问题解决。

 那么就轮到了阎忠和黄都麾下的辎重营以及流民营了。

 五十多万人的流民营很好解决,大部分都是士卒的家眷,到时候卸甲归田后,自会安稳。

 倒是阎忠麾下那三十多万的民夫就有些难办了。

 这些民夫都是从颍川,河南,河内强征来的青壮。

 放是不可能的放的,虽然很残忍,但这就是现实。

 三十多万的民夫青壮,多么一股庞大的力量。

 真要放回去,就是李渊的损失。

 既然这样,这三十多万的民夫则可以考虑将他们组建成一支专门的开荒兵团。这

 支兵团的使命主要集中在对并州地区的开发之上,例如最为常见的开垦荒地,挖掘矿产资源,修筑道路,以及疏通河渠等等。

 其运作模式与现代的建设兵团颇为相似,旨在充分发挥人力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