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粮食运输问题(第2页)

 张溪汇报着这五天的情况。

 李渊一听六十万石,不由皱了皱眉。

 这距离他的心理可还差很多啊。

 “从邺城运到壶关须七日,而从其他各县运到邺城,差不多五日,加起来十二日时光,再加上民夫返程的日子,哪怕缩减一半,最起码也要七日,也就是说,这二十万民夫运输七十万石粮食,最起码要二十天,剩余两百万的粮食岂不是要花费两三月之久?”

 李渊在心里默默估算,随后目光直视张溪。

 如今已九月中旬,他计划着十一月之前返回并州。

 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但张溪却告诉他要三月之久。

 李渊如何不气。

 “大将军,魏郡所能抽调的民夫数量已然到顶啦!当下正值丰收之季,百姓们皆在田间地头忙着收割庄稼呢,唯恐错过这丰收的好时机呀。若是再强行征召民夫,只怕会引发骚乱呐!”

 张溪一脸焦急地向李渊进言,言辞恳切而又忧心忡忡。

 李渊闻听此言,脸色不禁一沉,心中暗自思忖起来。

 的确如此,若继续这般强硬地征兵征夫,恐怕整个魏郡那一百多万百姓都会揭竿而起、造起反来。

 到那时,一片混乱,粮道受损,李渊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

 得不偿失。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难题啊!

 谁能料到竟会陷入这种粮食充裕却人手短缺的尴尬境地?

 这着实出乎李渊的意料之外。

 毕竟自穿越以来,李渊何曾为人力问题犯过愁?

 那时节,天下大乱,流民四处皆是。

 他只需插上一杆大旗,摆上几个装满粮食的袋子,顷刻间便能吸引上千名流民蜂拥而至。

 然而时过境迁,今非昔比。

 由于持续将近一年的战乱和饥荒肆虐,流民的数量已大不如前。

 尤其是在河北这片区域,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虽然仍有部分流民存在,但其中大部分人都追随张角参与叛乱去了。

 如此一来,反倒使得地方上流民带来的压力有所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