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杨奉(第2页)

 他们一个个面容憔悴、神色木然,仿佛对周遭发生的一切都已经变得麻木不仁。

 在这片营地中,满目疮痍,甚是有着许多受伤之人,他们无力地横七竖八躺倒在地,身上那狰狞可怖的伤口不断往外流淌着脓水,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

 这些伤者们的神情早已变得麻木不仁,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只是默默地等待死亡降临。

 此情此景,令周围那些担惊受怕的民夫们心生恐惧,一个个都面色惨白,浑身颤抖不止。

 杨奉望着眼前这一幕幕惨状,心中亦是惶恐不安,他转过头看向身旁的徐晃,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公明,难不成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

 徐晃无奈地摇了摇头,将双手一摊,满脸苦涩地回答道:“杨兄,事已至此,我们又能如何呢?”

 这些民夫被迫加入了黄巾军,但黄巾军却对他们充满了猜忌与不信任,压根儿就不肯给他们配备任何武器装备。

 唯有到了真正上阵杀敌之时,黄巾军才会临时性地发放一些简陋的兵刃给他们使用。

 导致他们身边根本没有兵刃护身。

 此时的杨奉神色愈发慌张起来,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明天便会轮到他们这批人去冲锋陷阵了。

 倘若不想如此糊里糊涂地死在明日的安邑城下,那么摆在面前的似乎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逃跑。

 然而可悲的是,黄巾军对此早有防备。那多达十余万的民夫已然被划分成了十几个大营,相互之间都被严密地分隔开来,根本不给他们机会。

 而且对于逃兵的下场,杨奉可谓是亲眼所见、历历在目。

 一旦被抓住,不仅自已性命难保,就连亲人们也会受到牵连而遭殃。

 这种残酷的连坐制度,将他与他的亲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他们的命运休戚相关。

 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些民夫,军营里甚至还采取了一种措施——鼓励民夫们相互举报那些企图逃跑或者有不轨行为的人,并给予一定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