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朝廷的谋划(第2页)

毕竟,若任由关中地区的叛军与李渊联手发难,那对于风雨飘摇中的大汉而言,无疑将会是一场灭顶之灾。

至于为何要优先安抚李渊而非安抚关中叛军?

这里面可是大有文章啊!

朝廷为此也是煞费苦心、深思熟虑过一番的。

他们通过多番暗中探访和仔细侦查,对关中叛军与并州黄巾军的实力进行了详尽地对比分析。

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可真是让朝廷上下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们惊得目瞪口呆。

原来,那李渊竟不声不响地在不知不觉间养起了规模达数十万之众的兵马!

他手下的士卒几乎人人都能上阵杀敌,可谓是全员皆兵。

这般强大且数量惊人的军力,再加上过去这整整一年里李渊四处征战所创下的累累战功,着实令人胆寒。

以至于满朝的王公大臣们,没有一个人胆敢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能够在短期内将这李贼一举剿灭。

况且当下的大汉王朝自身情况也不容乐观,不仅兵力匮乏,就连粮草供应也严重短缺。

若想彻底剿灭那盘踞于并州一带的黄巾贼寇,起码需要集结超过二十万以上的精锐部队方可一战。

然而以大汉目前的国力而言,这无疑是一项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

因此权衡利弊之后,朝廷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暂时退让一步,采取权宜之计。

相比起势力如日中天的李渊,去解决那些关中叛军反倒显得相对轻松一些。

毕竟据前方战报所知,仅靠皇甫嵩所率领的区区四万兵马,便能成功抵挡住关中地区多达七八万的叛军进攻了。

而那些叛军其实完全依赖于烧杀抢掠来维持生存。

只需再咬牙坚持一年时间,这些叛军必然会因粮草短缺和内部矛盾而不攻自破。

这便是由袁隗主导,众多大臣们经过反复商议所达成的一致结论。

要知道,凉州本就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又怎能供养得起整整十万大军呢?

然而,令袁隗等人始料未及的是,这场叛乱远非想象中的那般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