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君醉梦心
第419章 郭太(第2页)
壮汉大声呼喝着,言语中对于天策上将那是一个敬佩与崇拜。
听到这里,坐在上首位置的郭太不禁眉头紧皱,脑袋瞬间疼痛起来。
遥想当初,自己白手起家之际,为了能够迅速收拢民心,获取大义的名分,拜张角为师,并打起了太平道的旗号。
谁曾想到,时至今日竟会陷入这般两难的境地呢?
此刻,宽敞明亮的大堂之中人头攒动,众多大小头领济济一堂,粗略估计竟有大半之数皆为太平道教徒。
张角逝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太平道就此没落。
毕竟,传承之火生生不息,总会有继任者挺身而出,扛起这面象征着正义与反抗的大旗。
而这位继任者,便是众人皆知的李渊。
他虽未曾公然宣称自己接过大贤良师的衣钵,但在各地的黄巾军和太平道教众心目中,早已将其视为新一任的精神领袖。
无论是青州还是汝南等地,人们纷纷遥奉李渊为大贤良师,对他充满敬仰与期待。
不过,世间之事总有例外。
在那太行山深处的黑山军以及盘踞于白波谷的白波军中,情况却有所不同。
他们并未公开承认李渊的地位,个中缘由其实不难理解——这些势力皆是野心勃勃之辈,谁又甘心屈居他人之下呢?
就如同黑山军的首领张燕、白波军的头目郭太一般,他们自视甚高,怎会轻易让别人凌驾于自己之上?
尽管高层之间存在分歧,但基层的情况则截然不同。
太平道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力,除了强大的武力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其独特的思想纲领。
这套理论深入人心,使得那些底层的头领、符祝以及广大的信教教众和流离失所的百姓们,对李渊这位“天策上将”怀有极高的认同感。
特别是那些符祝们,更是坚信天策上将必将再造黄天之大势,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迎来光明的未来。
于是乎,他们四处奔走相告,宣扬着李渊的威名与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