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君醉梦心
第445章 暗箭难防(第2页)
然而,这些叛乱力量就宛如风中残烛一般,微不足道且难以成大气候。
因此,朝廷对于它们压根儿没有放在心上,仅仅只是下达一道命令,责令各地太守率领所属军队将其迅速剿灭即可。
如此一来,整个天下局势在刹那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大逆转。
那些曾经对大汉构成严重威胁的各方势力,如今已然所剩无几。
其中,唯一还能让人稍有忌惮的,便只有远在凉州地区蠢蠢欲动的叛军而已。
而那时,还身处西河郡的李渊对于外界究竟发生了何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无所知。
他更无从知晓,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被朝廷狠狠地算计了一把。
至于那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阎忠,当他好不容易想通了这一切之后,才惊觉此时已经追悔莫及。
他无论如何也未曾料到,自己一心一意为李渊奋力争取而来的所谓名分,竟然会引发如此之多始料未及的连锁反应。
是的,没错!这一次,阎忠再一次自作主张地行事了。
在与大汉展开的那场至关重要的谈判当中,他不但狮子大开口索要了大量的粮食补给,而且还毫不客气地讨要了一个光鲜亮丽的名义。
毕竟,在他的眼中,张角那三兄弟早已命丧黄泉,继续高举着太平道这块招牌已然失去了任何实际意义和价值。
要知道,当今之时,黄巾军的名声在河北乃至整个中原地区都已变得声名狼藉、臭名昭著。
如此情形之下,若继续顶着这一旗号,无疑是丧失民心。
于是乎,改弦易辙便成了势在必行之举。
要么自立,要么打着大汉的旗号。
而阎忠就选择了后者。
曾几何时,阎忠向李渊提及此事,建议他凭借并州牧的身份,割据并州这块战略要地。
然而,面对此提议,李渊却未给出一个确切的回应。
他只是模棱两可地告诉阎忠,一切需视具体情况再做定夺。
正因如此,后来李渊方有了诸如并州牧、舞阳侯以及开府之类的显赫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