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春闱(中)(第2页)

几乎整个并州境内超过八成的读书人都汇聚于此,那场面,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仿佛整个并州的文化气息都在这一刻被点燃。

从这一壮观的场景,便能清晰地看出这个时代读书人的稀缺程度。

要知道,整个并州除去李渊带来的那一百四十万人口,本土的六七十万人口中,真正称得上读书人的仅有七八百人。

这里所说的读书人,那可是真正系统学习过的人,他们在经史子集的海洋中遨游,在圣贤之道的指引下成长,有着扎实的学问根基和独特的思想见解。

倘若把仅仅识字的人也算进去,那数量肯定不止这些,但即便如此,真正有学识、有素养的读书人依然是凤毛麟角。

在这七八百的读书人里,社会阶层的分布也极为明显。

几乎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是世家豪强以及寒门中人。世家豪强子弟们,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家中藏书万卷,名师大儒随时可请教。

他们接受着最正统、最系统的教育,为日后步入仕途、光宗耀祖做着充分的准备。

而寒门子弟们,虽然家境贫寒,没有世家子弟那样的优越条件,但他们凭借着自身的勤奋和毅力,在艰苦的环境中刻苦学习,渴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剩下的百分之五,即便不是出身世家豪强,也与世家豪强脱不开关系,或许是得到了世家的资助得以读书识字,或许是与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此可见,这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就像一座复杂而庞大的建筑,世家豪强、寒门以及与之相关的势力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座建筑的框架。

想要治理天下,根本离不开世家豪强以及寒门。

对于掌权者来说,这是一道必须要解开的难题,只能从世家、豪强、寒门之中做出选择,在这三方势力中小心翼翼地寻找平衡之道。

就拿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来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