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建制(上)(第2页)

李渊好奇地与张扬交谈起来,发现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对文学也有一定的造诣。

原来,张扬自幼习武,以武勇出名,但他并未因此荒废学业,反而勤奋读书,努力提升自己。

李渊对张扬的表现颇为赞赏,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晚宴结束后,李渊对这些举人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张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李渊开始着手处理官员任命的事宜。

他麾下原本就有一些文吏,但随着地盘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官员来管理地方事务。

这件事,李渊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和阎忠、黄都二人商议过了。

然而,在关于建制方面,阎忠和黄都二人都未能给李渊提供太多实质性的帮助。按照阎忠的建议,自然是遵循汉朝的旧制,沿用汉朝的官僚体系。

毕竟,汉制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而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然而,李渊心中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他深知时代在不断变迁,如今的形势与之前已大不相同。

因此,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当下实际情况、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制度。

相比之下,黄都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虽然他在管理具体事务方面表现出色,但对于一些宏观的谋划和制度设计,黄都并不是特别擅长。

李渊凝视着眼前的纸张,上面列着十个部门的名称:户曹、兵曹、法曹、仓曹、田曹、商曹、财曹、稅曹、吏曹、工曹。这些部门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户籍管理到军事、法律、仓储、农业、商业、财政、税收、人事,再到工程建设,无所不包。

李渊首先将目光落在了户曹上。户曹负责掌管户籍,这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然而,目前李渊麾下虽有二百余万人口,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编户入籍。

这意味着,他对于自己所统治的人口数量只有一个大致的估算,而具体的人口数据根本没有得到准确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