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战马(第3页)

这些人果然不负所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摧城拔寨,立下战功。

因此,他们与郭太等人一同被晋升为校尉。

如今,在李渊的麾下,校尉一共有二十四位。

在李渊进行军制改革并裁撤部分军队之后,这二十四位校尉如果没有得到调令,就会在大将军府的武英殿值班,或者负责操练禁军三军。

这样一来,李渊就直接将他们与普通士兵区分开来,避免了将领们拥兵自重的情况发生。

毕竟,在这个时代,兵将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甚至有些士卒就是那些将领的部曲。

这就好比那句非常有名的话:“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也就是说,这些部曲只听从他们所属将领的命令,而不一定会听从更高层级的指挥。

所以,李渊采取这种措施,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控军队,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起初,对于这种情况还是存在一些非议的,尤其是那些带着资本投靠李渊的将领们,比如郭太、韩暹等四人。

然而,面对李渊那绝对的威信,他们即使心中再有不满,也无法阻止自己与部下的分割。

如今的李渊大将军府,可谓是将官如云,但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将多兵少的局面。

众多的士卒大多都被遣散回乡,而且没有诏令是不能召集的。

目前,常备的兵马仅有三万之数,然而校尉却多达二十四位,司马更是有五十多位,更别提那些军侯、屯长等职位了,人数更是众多。

在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司马被李渊从一线战场上撤了下来,成为了二线将领。

他们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各地龙骧府的团练使以及都尉等职务。

还有的一些成为了县尉,亭长之类的地方官吏。

可以说,这些人在下半辈子里,若无紧急情况发生,基本上就会一直稳坐这个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