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李世民:朕才是皇帝!【求月票】

 第270章 李世民:朕才是皇帝!【求月票】

 “请奏无效,下一位!”

 在李承乾的印象中,侯君集应该是那种不甘屈居于人下的人。

 所以,他才会跟瘸子走到一起,最终掀起谋反的篇章。

 而在这之前,李承乾自问与侯君集的关系还算融洽,虽然没有走上跟他合作谋反的那条路,但也算井水不犯河水。

 可是如今,李承乾却实在想不明白,他为何会突然针对自己。

 本着想不明白就走一步看一步的原则,李承乾在深深看了眼侯君集之后,就轻飘飘的丢出了这句:“请奏无效,下一位!”

 我擦!

 他怎么又来!?

 众臣听到李承乾这话,脑袋瞬间就宕机了。

 而一旁的李世民,也露出满脸的诧异表情。

 他原以为李承乾会跟应对张玄素那样,对侯君集的请奏予以强烈的回击,没想到,李承乾却再次祭出了无赖战术。

 这不仅让李世民大感意外的同时,还让李世民对李承乾产生了一种古怪的欣赏。

 因为他在以往的皇帝生涯中,从未体验过这种令群臣脑袋宕机的战术。

 毕竟玄武门那件事后,他在面对群臣的时候,总是如履薄冰。

 所以才会出现张玄素这种以‘忠耿直言’标榜自己的大臣。

 可是,这一次与之前那次明显的不一样。

 有了张玄素的前车之鉴,众臣已经明白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李承乾主政,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

 因为李承乾与李世民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李世民偶尔也会一意孤行,但李世民对臣子却很宽容。

 而李承乾则是那种趁你病,要你命的狠角色。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嫉恶如仇的君主,对臣子来说,绝对是世界末日。

 所以,在李承乾使用无赖战术的下一刻,率先反应过来的大臣,便立刻对他义愤填膺:“太子殿下若是这样主政,那这朝会还有继续下去的必要吗?!”

 “没错!臣等上奏一事,太子否决一事,那这朝会还有什么意思?干脆太子一言决断好了!”

 “是啊太子,您不能这样做,这不符合朝会的规矩!”

 “陛下,您快说句话啊!不能让太子再胡来了!”

 听到众臣义愤填膺的谏言,李世民无奈的叹了口气,然后板着脸看向李承乾,再次开口道:“太子,朕需要一个解释!”

 “父皇.”

 “请太子称陛下!”

 李承乾:“.”

 李世民:“.”

 父子俩互相对视,皆是不语。

 片刻,李承乾再次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扫了眼群臣,才不疾不徐地道:“既然陛下要孤给你们一个解释,孤就给你们一个解释,刑部侍郎侯君集接到密报,说孤建立的锦衣卫,参与了多起谋杀案件,请奏陛下彻查锦衣卫。”

 “在这里,孤想问侯侍郎,你所谓的密报,可提供了证据?”

 侯君集微微一愣,旋即正色道:“回太子,虽然那密报没有提供实质的证据,但密报上面提供的内容,与锦衣卫昨晚在长安的行动,十分吻合。故而,臣才请奏陛下,彻查锦衣卫。”

 “这么说,你还是没有证据对吗?”

 “回太子,臣刚刚已经”

 “行了!”

 还没等侯君集把话说完,李承乾就摆手打断了他:“孤听得非常明白,你说没有实质证据,只是道听途说,觉得有些巧合,就对锦衣卫产生了怀疑!”

 “这”

 侯君集再次一愣,而后看向李世民。

 却听李世民沉声道:“即使是怀疑,也应该查清真相,还死者一个公道。”

 “好!那就查!”

 李承乾也很干脆,直接道:“孤准许刑部侍郎对锦衣卫进行彻查,但有一个条件,陛下得答应孤!”

 “什么条件?”

 李世民皱眉问道。

 李承乾淡淡一笑:“如果刑部侍郎查不出证据,或者锦衣卫比刑部先找到几起命案的证据,从今以后,锦衣卫将不再是东宫的锦衣卫,而是大唐朝廷的锦衣卫,拥有独立查案,监察百官的权力!”

 “什么!?”

 众臣闻言,不禁大吃一惊。

 就连李世民都忍不住眼皮狂跳。

 若是让锦衣卫拥有监察百官的权力,那太子的势力将会进一步增强,这如何能让李世民接受?

 所以,只是吃惊了一瞬,李世民就果断拒绝道:“不行!”

 “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朝廷有御史台监察百官已经够了!”

 “可御史台不会查案啊?”

 “查案有大理寺和刑部,不需要锦衣卫!”

 “但他们查案的能力.”

 “够了!”

 还没等李承乾把话说完,李世民就暴喝打断了他:“朕才是皇帝!”

 哗!

 此言一出,全场肃静。

 就连李承乾都不由闭上了嘴。

 很明显,他已经触碰到了李二的底线。

 就算李二之前一直在跟他妥协,但在这件事情上,李二已经表明了态度,不会再妥协。

 因为李二的百骑司就是类似于锦衣卫的存在,他知道锦衣卫监察百官的影响。

 所以,李承乾想要用锦衣卫震慑百官,短时间内恐怕是不可能了。

 而就在气氛逐渐变得紧张的时候,房玄龄忽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冷不防的开口道:“太子今日不是要跟番邦各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吗?不妨先把这个条约签订了,查案的事,就交给刑部侍郎去办吧?”

 “对对对,先把军事同盟条约签了,那些番邦使臣还在外面等着呢!”长孙无忌也随声附和道。

 其余众臣闻言,互相对视,也没有多说,然后便自顾自的回到了原来的队列。

 却听李世民又语气缓和的道:“既然番邦各国愿意跟我大唐攻守同盟,那就让他们进来签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