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要有开创精神【求月票】(第2页)

 这可能就是开创者与后继者的区别所在吧。

 不过,在李承乾看来,大唐不可能一直走后继者这条路,否则,这个国家只会越来越不思进取。

 一个没有开创精神的民族,是必然会衰落的,就像后世的辫子朝,最终落后于世界之林,成为列强瓜分的猎物。

 所以,李承乾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还是坚定地朝李世民道:“虽然我承认父皇的想法,对现在的大唐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对未来的大唐,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因此,我一直坚信,大唐的未来,就是星辰大海,我要为大唐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你小子怎么就这么固执呢?!”

 李世民被李承乾这话气到了,当即高声道:“你想征服海外,也要看国力吧?没有充足的国力,你拿什么开疆拓土?!”

 “战争不是儿戏,那是千千万万将士的性命,要慎之又慎!”

 他是从战争中闯出来的,身上的伤疤,连起来可以成为一幅画,因此,他比谁都清楚战争的残酷。

 但李承乾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

 却听他沉声道:“父皇,你心目中的大唐是怎样的?”

 “嗯?”

 李世民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李承乾会问自己这个问题。·x`i¨a?o*s¨h,u.o¢y+e¢.~c-o-www.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李世民其实早就考虑清楚了,否则他也不会发动玄武门之变。

 因为他心中的大唐,肯定是与李渊,乃至李建成,李元吉他们的大唐是不同的。

 所以,为了建立自己心中的大唐,他才会走上那条震惊世人的不归路。

 却听他若有所思地道:“朕心目中的大唐,能够德庇苍生,威震四海,万民敬仰,四夷宾服,即使千万年之后,世人谈起我大唐,也要仰视之,崇敬之。”

 “当然。”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脸色不由露出些许羞色,甚至声音都小了一些:“如果我大唐能够像周朝那样,延续八百载,那就更好了。”

 李承乾:“.”

 李世民:“.”

 父子俩互相对视,皆是不语。

 片刻,李世民实在忍不住尴尬,又低声改口道:“朕也知道,延续八百载不现实,但若超过四百载,朕也能接受,至少比汉朝国祚长!”

 “呵!”

 李承乾笑了。

 李世民有些生气地瞪着他道:“你笑什么?难道这不是你心目中的大唐?”

 “不,我不是笑父皇心目中的大唐有问题,我甚至觉得,父皇前面说的,肯定能够做到”

 “哈哈哈!我就知道!”

 李承乾的话音还没有落下,李世民就跟着笑了起来。

 可紧接着,他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李承乾承认的是他前面的话,也就是说,后面的话,基本不可能实现。

 但他实在想不通,一个如此完美的大唐,连四百载都延续不了?这怎么可能!?

 却听李承乾又道:“虽然父皇确实能建立一个盛世国家,但父皇可知道王朝周期律?”

 “这”

 李世民微微一怔。

 虽然‘王朝周期律’这个词,他从未听说过,但一股发自内心的恐

惧感,不由从他心底浮现了出来。

 要知道,他可不是只会武功的皇帝,他的文治也是名垂青史的。

 曾几何时,他不止一次与弘文馆十八学士探讨历史,总结历史,甚至以史为镜。

 这说明他对历史是有一定的认知的。

 而王朝周期律,讲的其实就是一个王朝存在的历史寿命。

 只见李承乾一脸唏嘘地道:“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凡是大统一王朝,就没有超过三百年国祚的,哪怕是汉朝,也是西汉与东汉合并超过的四百年,至于后面的两晋南北朝,乃至隋朝,那就更短了。”

 “虽然这里面有不少因素,导致他们国祚短,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土地兼并。”

 “因为所有王朝发展到后期,都无法避免土地兼并,如此一来,百姓能得到的土地会越来越少,民不聊生的事情就会屡见不鲜。如果再来个大点的天灾人祸,这个国家必定灭亡。”

 “那依你的意思,我大唐对外拓展就能延长国祚?”

 李世民非常聪明,一点就透。

 李承乾则果断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却听他接口道:“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既然土地兼并无法避免,那就把地盘做大,以此减缓土地兼并的危害,从而延长国祚。”

 “这”

 李世民闻言,顿时语塞。

 因为他已经听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这应该就是李承乾说的王朝周期律。

 但李承乾的话还没有说完。

 “想必父皇应该听过类似的事情吧,有大臣告诉你,大唐现在最不缺的是土地,而是人口。只要将人口提升上去了,国力一定会增加。从短时间来看,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从长时间来看,一个国家的地盘就这么大,两百万户的时候,随便授田,但四百万户,八百万户,上千万户呢?还能随便授田吗?功勋贵族,他们不想坐拥更多的土地吗?”

 “这也就是我之前告诉父皇,府兵制崩溃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均田制失衡。”

 “盘子是固定的,人多了就不够分,那么,我把盘子无限做大,问题是不是迎刃而解了?”

 “嗯,你说的有道理,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李世民沉吟似的点了点头,然后又看了眼李承乾,径自走向自己的皇帝宝座,话锋一转:“但朕还是不认为,我大唐现在适合对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