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李世民:哪有三十多岁禅位的皇帝?(第2页)

 这也太让他不能接受了。

 要知道,这世上就没有三十多岁禅位的太上皇!

 “不可能!朕绝不可能走到这一步!”

 李世民的眼神几次闪烁,然后越来越坚定。

 因为他不是李渊,也不可能做李渊。

 当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那是因为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步步紧逼,再加上李渊刻意袒护,他才不得已发动玄武门之变的。

 现在的情况,可不比当年。

 李承乾虽然也在步步紧逼,但他没有李建成,李元吉那么急功近利。

 也就是说,在大义这方面,他其实还是挺看重的。

 毕竟自己开了一个坏头,他不可能再继续这样,否则,他的子孙可就要学他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情豁然开朗,然后似笑非笑地呢喃道:“只要朕将你的德行抬得越高,你就越不可能做出那种大逆不道的事……”

 说着,他的脑中忽地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立刻朝门外大喊:“来人!给朕将太子少师魏征,太子少傅萧禹,礼部尚书杨师道叫来!”

 “诺!”

 门外应诺一声,当即就有人转身离开了。·欣?完/本·鉮-占? ,免+沸,悦_渎.

 ………

 另一边,越王府。

 当李泰听说自己越文馆的士子,三十人才考中两个进士的时候,也破防了。

 “你们都是废物吗?!考之前,人人都说自己有进士之才,结果就这?!”

 “本王问你们,这次的考题很难吗?!本王也跟着做了一遍,没觉得哪里好难啊!”

 “这个……”

 众越文馆士子闻言,不禁满脸羞愧,恨不得将脑袋埋进裤裆里。

 特别是刘元和裴迁,一个从榜眼掉到了第十名,一个直接就落榜了。

 简直不要太菜。

 却听一直伺候在李泰旁边的苏勖劝慰道:“越王殿下息怒,他们这次虽然考得不太理想,但县试和州试的成绩都还不错。这说明他们,依旧是人才。”

 “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不要以一时失败论结果!”

 “是啊越王殿下,只要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保证考中进士!”

 “越王殿下,这次是我没发挥好,下次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哎!我不过就是写了一个错字,没想到考官这么严格,居然掉了这么多名!才十二名,按照我的估计,前三甲是稳稳的!”

 听到苏勖劝慰李泰的话,其他越文馆士子连连附和,全都是一副'错不在我'的架势。

 看得一直羞愧难当的裴迁和刘元,嘴角直抽抽。

 不过,也正因为他们的'厚脸皮',涉事未深的李泰居然信了,然后缓和了一下脸色,蹙眉道:“你们真是没发挥好?”

 “是啊越王殿下,按照我们县试和州试的成绩,怎么可能考这么差?”

 “不错!我们都是被太子的科举改革糊弄了,没有准备好,才会名落孙山!”

 “可恶!早知道考得这么简

单,我就不该把状元拱手让人的!”

 裴迁:“……”

 刘元:“……”

 两人互相对视,不由满脸无语。

 心说见过离谱的,没见过这么离谱的。

 好在李泰也不是完全不懂科举的人,当即抬手打断了他们:“你们都下去吧!好好准备,下个月帮本王编写《括地志》!”

 “是是是,越王殿下放心,小人学富五车,绝对能帮到您!”“越王殿下英明,有这《括地志》,天下尽在您掌握之中……”

 “越王殿下……”

 “行了!都下去吧!”

 李泰终于忍不住心中的郁闷,当即不耐烦地赶走了这些吹嘘自己的越文馆士子。

 而目送他们离开的苏勖,裴迁,刘元三人,则面面相觑。

 这时,却听李泰又道:“本王听说,文状元,武状元,都去了军事学院?”

 “是的殿下,就连武榜眼都去了!”

 苏勖连忙答道。

 只见李泰皱了皱眉,接着道:“那武探花呢?他去了吗?”

 “好像没有……”

 “哦?”

 李泰眉毛一挑,不由得道:“这么说,也不是所有武科之人都去了军事学院?”

 “这个……”

 苏勖迟疑了一下,然后扭头看向裴迁和刘元。

 却听裴迁若有所思的道:“当时若不是程处默他们带头,几乎就没有多少武科之人报名军事学院!”

 “是啊!无论是考文科,还是考武科,所有士子都是奔着当官去的!谁考中了还想去当学生啊!”刘元也忍不住随声附和道。

 却听苏勖沉吟道:“军事学院培养的都是一群武夫,而我大唐最不缺的就是武夫,想必陛下也不会在意那些武夫!”

 “所以,即使他们进了军事学院,也不会有很好的前途!”

 “只可惜了魏元忠这样文武全才的人!”

 “是啊,也不知道魏元忠怎么想的,难道就冲着那个未来天子的门生?”

 裴迁冷笑着道:“自古有多少未来天子,可最终又有多少真正当上了天子?”

 “嗯?”

 李泰闻言,不禁眼睛大亮,连之前郁闷的心情都一扫而光了。

 很明显,裴迁这句话很对他胃口。

 却听他笑着颔首道:“不错!这个魏元忠鼠目寸光,难成大器!”

 “但是。”

 说着,他话锋一转,又接着道:“咱们也可以学军事学院,招揽此次参加科举的人才!”

 “嗯?”

 苏勖,裴迁,刘元三人,同时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