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想当年!(第2页)
对于叶婉宁,宗妇们早就得过交代,不许和叶婉宁太亲近。
能来宫宴的,都是二品以上的大臣和朝廷命妇,大多有家底在,不用刻意讨好谁,也能维持家族体面。
而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惧怕且鄙夷谢泊淮,不想刻意讨好谢泊淮,甚至不想和谢泊淮有关系。大家私下里都盼着谢泊淮倒霉,所以这会也都避开叶婉宁,一个个看叶婉宁的眼神,都带了打量与嫌弃。
有的人是看不上叶婉宁带孩子二嫁,也有的是因为谢泊淮,还有的是暗藏心中的嫉妒,觉得叶婉宁只有美貌,凭什么能得到今天的地位?
尽管有人来和羲和公主说话,但大家都不太主动和叶婉宁说话,弄得羲和公主都尴尬起来。
有时羲和公主主动拉叶婉宁进话题,那些妇人立马淡了下来,说不了几句就走了。
“殿下,我去那边坐坐。”叶婉宁不想再被人打量,小声说了句。
“我和你一起!”
“不用了殿下,您先忙,我去吹吹风。”叶婉宁按住了羲和公主的手,“不用了殿下,您看那么多人巴巴地等着您,就放过我吧。”
她作出求饶状,趁着羲和公主被人拉着说话,赶忙逃了。
宫宴不能乱走,若是跑没人地方去,被当做细作之类的,说不清楚。
叶婉宁就在最边上,望着窗外的明月,想着谢泊淮这会到了没。
此时的谢泊淮,已经不在官道的队伍中,他带着周尚书换了衣裳,改走小路。
周尚书一把老骨头,更多时候,都是青山背着。
今儿虽是端午,他们却宿在郊外的一个山洞,耳边是蛙鸣鸟叫。
三个人围着火堆,周尚书吃着干巴巴的馍馍,好半天才咽下去,“老了,真的是老了啊。想当年上京赶考时,我也是在野外露宿过的。那时候和路上遇到的学子结伴而行,大家伙有个伴,还能抵挡山匪那些。老夫年轻时,刻苦用功,才成为我们当地的第一个进士。”
青山听到这里,忍不住问了句,“那之后呢,还有吗?”
“当然。”说到这个,周尚书就很自豪,“自从老夫入朝为官后,就在家乡开设学堂,只要有天分,又肯吃苦的,带着自己的干粮就能来读书。若是再有本事的,能考中举人,便会到老夫家中读书。从学堂开设至今,先后有三人考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