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废除宰相制度(第2页)

 朱元璋的心中流淌过一丝悲凉。这些年来,随他打天下的那帮子老臣是越来越少了。邓愈、刘伯温、如今到了李善长。他并非草木,又岂能无情。但是为了大明的江山,为了天下的安定。他只能挥舞手中的屠刀。将所有人当做棋子,在必要的时候放弃。 

 “咱错了么?不!咱没有错!洪武皇帝永远不会错!为了咱大明江山,为了咱子孙后代,这都是必要的!” 

 朱元璋转过身去,脸颊上两行清泪不知道何时落了下来。 

 “但是,咱为什么觉得心里头那么难受啊……” 

 朱标送了李善长最后一程,以学生的名义。他亲自给这个老头斟满了酒,看着他慷慨赴死。李善长不是宋濂,他的罪名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赦免的。李善长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没有难为朱标,让他替自己求情。只是笑着看着这个学生。 

 “太子殿下,为我念两句诗吧!古人送别如此,现在亦当如此。”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老师,您一路走好!” 

 李善长带着洒脱走向了刑场。他这一辈子已经见识过了太多太多。他见识过了一个王朝的腐朽与崩坏,也见识了一个王朝的新兴和崛起。他跟随过最顺承天意民心的英主,最后,也殒命在他的手里。这一辈子的精彩太多,他觉得没办法用文字形容。但是在他生命的尽头,他却想到了一个人,想到了他斗了一辈子的老对手——刘伯温。 

 “伯温呐!在你刚来到上位身边,我就愿意跟你一较长短,暗中比斗。我知道,论胸怀,论兵法谋略,你都远胜于我。但是论做人,你却远远不及我。我和你争了一辈子,斗了一辈子。也许你从来都没有想和我争,只是我一厢情愿罢了。但是如今,你已经去了,我也要随你去了,我只觉得,我这一辈子好像只遇到两个让我真心佩服的人,一个是上位,一个便是你了。如果有下辈子,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知己呢?呵呵呵……” 

 随着刽子手的屠刀落下,大明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的一生,就此落幕。 

 朱标的内心已经麻木了。因为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胡惟庸谋反案带来的大屠杀并没有结束,反而有些愈演愈烈。他每天都看着数不尽的人被送上刑场。许多人一个月前还是人前显贵,一品大臣,而现在却已经变成了阶下囚,待宰的羔羊。他以前在史书上读到,胡惟庸谋反案持续了接近十年,被屠杀者不计其数,他一直以为只是历史上夸张的说法。但是当他真的直面这件事的时候,他才明白了,历史上的每一个字,都是用白骨,蘸着鲜血书写出来的。 

 他甚至开始觉得,朱标短寿,朱雄英夭折,以及其他的事情,都是上天对朱元璋的惩罚。所谓杀伐过重者,必遭天谴。不过幸好他还没有失去本心。在遇到冤假错案,已经被株连的无罪之人,他还是会勇敢地向朱元璋进言,求朱元璋放过无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