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神奇的莲花藻井(第2页)

 那字迹清秀有力,自成风格。

 “……大乘旬日,小乘月余,总十二年,学毕,将欲束装东归……”

 李泰轻声念着开头的序言,越看,表情越是专注。

 这并非单纯的诗作,更像是一篇篇纪行的随笔,记录了西行途中的见闻与感悟。

 其中一首《题金刚座》写道:“渺渺三界内,巍巍百尺台。后人瞻不见,座上已生苔。”

 诗句平实,却带着一股看透世事的沧桑与空寂。

 “文笔不俗。”

 李世民看完了几首,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确实不错。”李泰也跟着点头。

 他本以为玄奘只是一心向佛、不通俗务的苦行僧,没想到其文学才情也如此出众。

 看完了这第五层的所有展品

 “走吧。”陈晨开口。

 “我们去第六层。”

 众人拾级而上,入眼所见,又是展柜。

 分隔开的展柜里,都悬挂着一个古朴的铃铛。

 这个两个铃铛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也就其中一个有着一些文字雕刻。

 “这是……风铎?”李泰辨认了出来。

 这东西在大唐的宫殿和寺庙的屋檐下也常见,风一吹,便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可为何要将两个风铎也当成宝贝一样陈列在这里?

 难道是哪位高僧的随身之物?

 “这是明代或民国制作的。”

 明代?民国?

 这两个陌生的词汇,让李世民和李泰都愣住了。

 他们隐约明白朝代会有更迭,可当“明代”这两个字从陈晨口中如此自然地说出时,李世民的心头还是不由自主地一跳。

 那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感觉。

 “明代……是在我大唐之后?”李世民的声音很平稳,听不出任何波澜。

 “是的,在唐之后,是宋、元,然后是明。”陈晨的回答也很平静。

 他没有多做解释,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李世民没有再问下去。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个明代的风铎,仿佛想透过这块青铜,看一看那陌生的、数百年后的时光。

 “走吧,去最后一层。”

 陈晨的声音打破了这短暂的沉默。

 “上面,就是这个塔里最后一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