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新的希望 四(第2页)

 

严格来讲北山这片地方不属于南匈奴单于,恰好太原王氏有意壮大力量接纳草原部落,瞒着朝廷私自做主割让一块土地,连带上面生活的汉人也一并当做奴隶送给鲜卑人。

 

既然是瞒着朝廷,所以名义上拓跋部还归南匈奴单于管辖,并州北部的草原外来户走的都是这个路子,头顶有两个主子,一个是南匈奴单于,一个是太原王氏。

 

并州祁县王氏是“世仕州郡为冠盖”的名门望族,出了个名人大汉司徒王允,太原王氏是祁县王氏的分支,两家互为表里荣辱与共。王允死后祁县王氏暂时没落,太原王氏借机走上前台,利用联姻和平阳贾氏结成利益同盟。

 

动乱时期中央政府无力掌控边境秩序,给了地方大族发展壮大的机会,《晋书》记载从王泽开始“皆与匈奴、鲜卑交好,引为外援,卒乱华夏。”王氏提供胡人需要的粮食、布匹、甲胄乃至人口和土地,代价就是做为外援,以羁縻附庸的形式助力王氏的发展。

 

王氏掌握的资源在内地士族看来微不足道,可对于初来乍到、一穷二白的胡人来说简直就是庞然巨物,就拿拓跋部落来说,从王氏手里购买各类商品再贩卖到草原,转手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单就贸易一项来讲王氏这个亲爹就得罪不起。

 

每年秋冬之交,王氏会派遣族人来拓跋部结算账目,顺带安排下一年的贸易。来人通常都是家生子,所谓家生子是侍女和仆人的后代。这些孩子从小作为小主人的奴仆,成年后往往归属感很强,这些人中能力出色,又得信赖的人会被赐予主人家姓氏。

 

因此家生子是世家大族的中坚力量,或管账房或掌私兵。这次来拓跋部结算的,就是位侍奉王氏两代人的家生子,明年能否血赚就看客人对招待是否满意。

 

拓跋诘汾做了充足的准备,大老远从太原采购食材,重金请来歌舞团助兴,客人一到就摆下宴会,只是这位客人好像经历过大场面,面色始终波澜不惊。

 

场面话该说的都说完,正事总要抓紧办,你漫天要价我坐地还钱,对方有什么要求总要拿话给引出来。

 

拓跋诘汾坐在下首,对着端坐主位的老者举杯祝酒:“听说有冀州流民穿越井陉,想着能否在乡间打扫一二?”

 

老者轻抚花白的胡须,冷冰冰的回复:“各处都缺人力,也不是你想要就能得。”

 

“明白,明白。”拓跋诘汾满意的点点头,既然不反对那就算成了一半,不妨继续下一个话题。

 

“北面冲突的厉害,甲胄可是紧俏货。。。。。。”

 

这次老者压根儿不理睬,他在把玩一根又细又长的绳子,不断打结松开,再打结,对于话题半晌不置可否。

 

拓跋诘汾掏出一张绢布递出,发觉对方脸色有所缓和,心中冷哼一声贪婪的家伙,还没等再次刚端起酒杯老者又将绢布递了回来。

 

拓跋诘汾有些无奈,抬手拍打手掌,帐外武士捧来一个沉重的小木箱,送到老者眼前只掀开一道缝隙立刻合上。

 

老者嘴角微微翘起,然而声音依旧冷淡:“工匠不成,男子需要商量,女子随意。”

 

吸纳汉人加入是草原部落强大的最佳捷径,其中工匠最抢手,不怕你漫天要价,只要有真本事,老婆、钱财要什么给什么;其次是男劳力,会种地那也是宝贝,当然,除非你愿意跟着部落一起打仗,不然就得老老实实当农奴。

 

至于女人纯属废物,拓跋部落身处汉地,做转口贸易不缺那几匹破布,养活女子织布还不如直接去买划算,现下当务之急是扩张部落劳动力,女子反而不重要。

 

成群牛羊你看不上,我一箱子金灿灿的五铢钱就换一堆没用的女人?不仅如此,刚才甲胄的事你也不表态,拓跋诘汾不由皱起眉头,一定是差哪儿了,究竟是差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