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快乐总是很短暂 一(第2页)

 有人就问了,草原上穷的尿血,能有啥东西让南匈奴赚差价?还真有!欧亚大陆北纬30度——北纬50度这条宽阔的地带上,存在数个面积广大相互连通的草原。西起乌克兰东到哈萨克斯坦的北温带草原,中间经过蒙古高原的北温带阔叶林地区,来到蒙古高原东部的北温带干草原,继续向东进入北温带贫草原一直延伸到外东北的北温带阔叶林带,贯通东西的草原自古就是一个整体,现代称作“内亚草原带”。

 在丝绸之路开拓之前,东西两边的游牧民族通过“内亚草原带”频繁来往,这能从蒙古国和前苏联的“匈奴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北匈奴正式通过这条通路向西迁徙,走到今乌克兰境内和当地的阿兰人融合。需要注意的是,丝绸之路开拓之后的“北路”指的是控制在中原王朝手中的那条路,在北面还有一条草原游牧民族控制的“北道”。

 这条北道在丝绸之路之前始终畅通,有很大一部分产自西域的和田玉就是通过这条路,经草原游牧民族转手流入中原地区。由于“北道”始终受游牧民族控制,因此不论东西方对他的记载都是只言片语,近代的考古挖掘才逐渐揭开了他的神秘面纱。

 草原气候苦寒,底层牧民生活贫穷朝不保夕,然而顶层贵族的日子过的不比中原王的公侯将相朝差,奢靡的享受需要大量的内地商品支撑,当中原王朝强盛靠掠夺的手段不成立,贸易便成了不二之选。你有商品咱有金银,不用管黄金是怎么来的,那太血腥太残忍,只需要知道中国自古就是重贵属贫乏的地区,不要说黄金连白银都极少。

 古代中国始终用铜铁作为货币,商品经济繁荣给逼的没招才发明了纸币,中国的经济体量过于庞大,靠纸币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监管制度和科技手段的落后还引起惨烈的通货膨胀造成信用危机,南宋就是如此灭亡在蒙元手里。

 古代中国要苦熬到大航海时代才迎来转机,16世纪到17世纪约有三分之一的新大陆白银流入大明,明清两代整个日本的银矿产量几乎都来到中国,直到这时候,中国才有足够的贵金属完成银本位。

 贸易最在意的一点就稳定,大汉爆发内乱大小战争不断,对牲畜和马匹的需求量暴增,过去小打小闹的贸易满足不了关中军阀的需求。距离关中最近的屠各部落零散成一堆,有些对关中友好有些对则不然,关中地区面对外部威胁还要应付屠各的骚扰。

 通过金祎撮合关中氏族决定抓住机遇,助力刘靖发起统一战争,用经济手段控制一个善意的统一的屠各部落对关中才最有利。

 事实也确实如此,现在的朔方屠各部落或者说整个南匈奴,在经济上对关中地区的依赖程度很高,和关中的贸易占据财政收入的一半。丝织品运去草原可比走丝绸之路便宜太多了,随便一块黄金就能换到成车日用品,足够贵族家庭奢侈一阵子。相比黄金羊毛才是当下的优势商品,屠各的羊毛给莫家收去,为了满足关中的需求,过去扔都嫌污染草场的漠北羊毛突然紧俏起来。

 内地羊毛货源充足导致毛毡制品价格下跌,正因为价格下跌购买群体反而扩大了,羊毛贸易非但没有赔钱还越赚越多,过去都当垃圾现在有人收,管他多少钱草原民族都觉得不亏,搞转口贸易的南匈奴人也是血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