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已是悬崖百丈冰 二(第2页)
就像借高利贷消费,虚假的繁荣透支底蕴,短暂的辉煌不会持久,终有一天连本带利掏个锅干碗净。钟繇事件和刘琰封王证明荀彧失去对集团的掌控力,可怜吗?不可怜。可恨吗?不可恨。这是士族生存的法则,荀氏要站在颍川人的顶点必须这样行事,这是享受辉煌的代价也是走错方向的必然。
荀彧不清楚怎么走出的皇宫,今天的夕阳格外猛烈,热的烫人亮的刺眼。抬手遮挡金色的光芒,墙壁、道路、宫门、人群,还有那些高大的树木,一步一步满眼尽是橙红。那是灾民易子相食流出的鲜血,那是荀氏满仓满谷的粮食,还有手里沉甸甸的黄金。
荀彧有真才实学,世上有本事的人多了不缺荀彧一个,因为光有本事不够,要看背后能动用多少资源。当拥有足够的资源就能够改变事物的发展规律,哪怕当初决策是错的,众人齐心合力一样能做出优秀的成绩。
曹操要动颍川人等于撅了荀彧的根,没有了根就没有号召力,荀彧就是个普通人,聪明的普通人对事物看得再透也没有舞台展现。那荀彧还剩下什么?世人称道的君子楷模,或者大汉忠心不二的臣子?这些都是荀彧想要的,但不够,永远不够。
士族到底想要什么?假如身处和平时代,士族一步一步向上走最终到达顶点,就是荀彧这条路没错。荀彧陷入沉思,反复琢磨和平时代四个字,他抓住过也设想过,他要恢复的是从前的秩序,却忽略从前过去就永远不会再来。
迈出宫门荀彧突然洒脱起来,放弃豪华的车驾不坐,脚步轻快一路溜达回家。张罗一席好菜拿出陈年老酒,喝上一口咂吧咂吧唇边感叹一句生活多好啊。感叹过后美滋滋一笑,不用多久世人就会明白,不是你们抛弃我,是我荀彧不愿意继续陪你们玩。
钟繇入职丞相幕府只是开始,紧接着曹操弹劾御史中丞董芬怠职无为,左迁太常寺秘书监担任四百石秘书郎。董芬是河内司马家的人,打击颍川集团干嘛要扯上他?再说,许昌被邺城架空他还能有啥作为?大官都在混日子用无为作借口未免小题大做。
这时候已经了解到当初是伏完举荐,御史台不反对,当天荀彧拖病没有参与朝会,少数服从多数通过了赵甯担任秉忠将军的提议。不能因为这件事就惩罚董芬,赵甯算刘琰的堂哥,送一个将军位替朝廷卖好何错之有?
众人纷纷猜测牵扯司马家的原因,没多久曹操又一道手令下达,召董芬入丞相幕府担任军师祭酒。这就很耐人寻味,钟繇是白身军师,董芬有官职还作祭酒两面都压钟繇一头。
不等众人缓过神,新的任命再次下达,唐翔赈灾有功,连升四级越过诸大夫直接加侍中衔。仅过一天再拜御史中丞,曹操就一个要求,唐翔即刻缴还弘农太守印信回朝。
绕了一圈就是给唐翔腾地方,也不能说只是腾地方,往后再丞相幕府开会董芬要坐在钟繇前面,坐着一句话都不用说便能体现压制意味。再者,董芬仍有官身随时能复起,进入丞相幕府纯粹是给世人看,士族站在曹操一方共同打击颍川集团。
钟繇倒了荀彧孤立,唐翔就是颍川集团最后一棵大树。对于朝廷任命始终没有回音,既不说接受也没表示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