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已是悬崖百丈冰 三(第2页)

 

“下官尚书令佐吏,魏讽子京见过丞相。”

 

这个名字听着莫名耳熟,曹操一时想不起来便随口应付:“足下若有言语,但说无妨。”

 

“荀令君有遗书在此,烦请丞相公布天下。”

 

曹操看完遗书顿感五味杂陈,叹息一声道:“谦谦君子怀忠念治,用披浮云显光日月,老夫愿成全文若一世英名。”

 

得到承诺魏讽并没有转身离开,站在原地沉声说道:“其实令君并不虚伪。”

 

曹操脸色瞬间阴沉:“逝者已矣自有公论,怕不该由足下品评。”

 

魏讽微微颔首:“没有人比下吏更了解实情,令君有太多难处,形势所迫很多事逼不得已。”

 

“足下有意为故主鸣不平?”曹操忽然来了兴趣。

 

“世事本就不存在绝对公平,下吏并非有愤,只是就事论事。”

 

曹操起身仔细端详面前这个年轻人,而后轻轻抬手:“说说看。”

 

魏讽略略欠身,从许昌局势娓娓道来,自从袁氏覆灭曹操将统治重心转移到河北,许昌便只存在两股势力。

 

其一是颍川集团,作为盟友尽力为曹操巩固大后方;其二是保皇派,无时无刻不在试图重振皇帝权威。其余如马腾王邑等人都是两派争取的对象,摇摆在两派之间,时而支持颍川人时而投效保皇派。

 

许昌兵权在留守长史王必手上,两派都没有兵权,虽然存在明争暗斗,总体上仍能保持许昌表面的稳定。在赤壁之战后事情发生转变,保皇派看到重振的希望,从暗中较劲逐渐演变成公开争斗。

 

原本荀彧能够压制住对方,曹操不该因为刘琰在冀州跑一趟就产生怀疑,压制荀彧导致颍川内部产生裂痕。荀彧势微控制力逐渐减弱,很多家族将筹码压到钟繇身上,荀彧不愿意看到却无力阻止。

 

钟氏各方面都比不上荀氏,为了表现自身具备取代荀氏的能力处事不免莽撞。保皇派趁机渗透形势逐渐转向不可控,荀彧苦苦支撑怎奈有心无力,当发觉危机出现已然不可逆转,再想补救已经晚了。

 

“老夫没讲过文若有错,他是颍川代表很多事避不过,我若不经其手岂不是叫天下人轻看文若?”曹操懊悔垂头,俄而仰面长叹:“行事磊落便没必要给任何人交代,老夫当真没想到文若竟以死铭志。”

 

“令君明白丞相美意,花花世界谁人想死?谁人不愿荫庇子孙?”

 

曹操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明白这才是人之常情,荀彧违反常理只能说明一件事:“足下是说文若有苦衷?”

 

“这正是令君坦荡之处。”魏讽探手从怀里掏出一张便签。

 

荀彧临死前亲笔手书,从钟繇上书逼关中造反到授予刘琰王位,上到皇帝指使,下到有谁参与,以及计划过程和目的,一桩桩一件件写的明明白白。

 

曹操拿过来看完,气的双手颤抖脸色紫黑:“传令,捉拿樊普!”

 

樊普出身南阳樊氏旁支,是不其侯伏完的小舅子。樊氏和伏氏一样都是外戚家族,不同在于樊氏身份更显赫,光武皇帝刘秀的亲娘就是樊重的女儿樊娴。樊氏地位很高,嫡出姑娘只嫁宗亲,旁系女儿才会嫁给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