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人生代代无穷己 二(第3页)
关中诸将打不过曹操是事实,但能胜过完全体曹操的当世又有几个人?请先伸出手掌准备好,然后扪心自问:只说结果不问过程,不借助外力,靠自身力量正面击败完全体曹操的都有谁?
我知道你很犹豫,勉强放下两根手指。这两位一个靠地利一个靠运气,不过怎么说都算击败曹操应该作数。
那么再问一句,同样不借助外力,能和完全体曹操正面对抗,最终取得上风的还有谁?我知道你毫不犹豫放下一根手指,这位大佬的战绩没有争议。
最后一问,又是谁能和完全体曹操打平?勉强再放下一根手指,剩下最后一根无论如何都放不下,有资格称作完全体曹操对手的只有他们四个人。
以上包括曹操在内的五个人可以算作第一梯队,接下来说一说独当一面的帅臣。时间节点同样放在曹操拿下河北之后,因为这之后军队才变得正规化,不需要猛人身先士卒鼓舞,胜利的根本在于组织度而不在于士气。
作为军团统帅不能只看战绩,还要看战役规划和战役指挥的能力。不介绍经历只谈结论,曹操阵营有两个人,其一是夏侯渊其二是曹仁。刘备阵营只有一个关羽,孙权阵营先后有周瑜和陆逊。
第二梯队之下就是将才,这一层面人数众多各有千秋,特征是上限很高,下限不低,发挥一直很稳定,条件充足能摸到第二梯队的边缘。每个阵营都有很多此类才俊,曹真、朱然、张飞、马超、韩遂等等都在其列。
最后是猛将,战绩突出带兵能力堪忧。简而言之,这个群体主要靠个人能力奋战,不具备起码的规划水准,不足以独当一面。乱世初期创业起点都不高,杂兵靠的是士气,这时候正是猛将表现的舞台。
等到中后期,阵营完成军队职业化和装备正规化,战场上比的是指挥能力,配合密切度。猛将打个埋伏,搞次突袭也许能成功,正规对战单独凭个人能力就吃不开了。这个层级的代表人物就是张辽,说句实话不带怄气的,单论带兵赵云不如张辽。
这个级别也可以称为名将,可惜的是,刘琰嫡系普遍达不到这个标
准,杨秋等宿将就成了中流砥柱。
杨秋也有局限性,首先一点他指挥不动刘琰的嫡系人马,包括大弓手和宇文部骑兵。这些人算是一手带出来的嫡系,将领不是原从就是义子,刘琰主动往外送都没人敢接。
赵甯能接手一来是刘琰亲自认命,二来他堂兄的身份摆在那里,普回得叫一声伯父,你杨秋算什么人?不敢明着作对,阳奉阴违肯定少不了。
最后还得靠徐庶换回赵甯,徐庶虽然算新人,不过大家都看得出刘琰很看重他,而且他确实有真才实学,军政两手抓两手还都硬。阵营中徐庶的身份和杨秋等同,居中调节方方面面都能妥善解决。
徐庶离开很多事情没人商量,抬手轻拂发丝始终想不明白问题关键,恰好听到身后在小声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