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人生代代无穷己 五(第2页)

 司马家有和军阀合作的传统,利用军阀两面下注,一边得势双方都得利。王匡、张扬迎合袁绍,司马家投靠曹操;幽州军强但缺钱少粮,司马家不缺钱粮只是没有强力野战军,双方一拍即合,刘珪支持曹植,司马家倒向曹丕。

 与王匡和张扬不同,刘珪强到不能容忍,曹操头疼之处就在于此,动员全力去打贫瘠之地不值得,可是不消灭肘腋之患心里总是担忧。

 看不到不代表人家没做,你不琢磨不代表人家也闲着。曹操不是没敲打过,遗憾的是司马朗没有重视。同颍川荀氏一样,司马家和曹操是合作关系,司马防或许认真权衡过,失去幽州等于放弃讨价还价的筹码,他不会也不可能放弃。

 有人说司马家不会造反,幽州军也能通过经济控制,放着不管行不行?过去可以忍耐,现在绝对不行!因为曹操老了,袁氏灭亡没过多少年,深刻的教训犹在眼前,哪天曹操没了曹丕和曹植打起来怎么办?

 高祖皇帝统一中国用了四年,世祖光武皇帝再造大汉耗费十一年。曹操从陈留起兵算起,二十年风风雨雨,勉强能说北方粗定。他已经五十六岁,孙权和刘备先放一边,就说关陇还没彻底收服,有生之年统一没有指望,再不为后人考虑就来不及啦。

 关中还没打完,曹操为什么火急火燎回师?防备孙权这种借口没人相信,合肥有薛悌坐镇孙权打不下来。

 原因在刘琰身上,刘琰继承梁王局势瞬间恶化,突然之间出现一个高门代言人,还不能随意消灭。曹操担心家里有变乱的危机,担忧的不是别人正是曹植。万一儿子看不出危险联合幽州军南下,保皇派和士族再趁机捣乱麻烦就大了。

 兴许是讲半天口干舌燥,又或许觉得总是自己吧啦吧啦没趣味,魏翱讲完闪身伫立一旁,很明显他在等待有人进一步询问。

 果然赵甯马上提出疑惑:“家妹怎么就成了高门代言人?别说因为是梁王,大汉亲王多了也没看高门亲近谁,大长公主也不是理由。”

 魏翱拱手满脸歉意,分析天下大势我敢有什么说什么。当着你赵甯的面,品评我家主公亲妹妹的背景恕我退避三舍,说对说错都不合适还得刘琰自己讲。

 望向堂兄求知的眼神,刘琰重重嗐出声。这事放过去自己也糊涂,岁数大经历多,随着认知增加才慢慢明白道理。

 刘琰出身中山简王一脉,是光武皇帝刘秀的直系后裔,嫁孝阳亭侯入籍梁王世系,别管如何落魄那也是正经八百的宗室贵胄。到这里还是个普通宗室,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改嫁,最多做个富家少奶奶。

 进许昌机缘巧合当上女官。女官也就罢了,混迹宫廷既是佞臣又是嫔妃,给闹心的皇帝解闷挺好。岔头出在赵温身上,老头心血来潮,开创一股认干女儿的官场潮流,从这一刻开始刘琰就不是普通宗室了,和士族男性一样进入权利层。

 要命的是个人履历异常辉煌,起步就是司徒黄阁主薄,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长,行政级别不如现代,权利可比现代大得多。面子大想去哪去哪,各个衙门串门跟回家一样,普通士族已经无法结交,想攀附都不容易。

 还有一方面,拜师泰山学派和班昭一样具备文化传承,有班昭故事在前,刘琰跻身学术界没有障碍。大汉只有两个国立大学,一个太学国子监另一个鸿都学门,亲王或大长公主都可以保留鸿都助教的身份,刘琰现在还有个国立大学副教授的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