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至少保住他们的性命(第2页)

正德皇帝绝不允许有人伤害大明的百姓,无论谁碰触了这条底线,皇帝都不会轻易放过。

 

因此,通过锦衣卫广泛的宣传,沿海地区的百姓对正德皇帝充满了感激之情。

 

仁寿宫。

 

一座质朴的小桥上。

 

一名气质高雅的中年美妇站在小桥上,倚靠在栏杆边,望着桥下潺潺流水以及水中嬉戏的金鱼,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

 

突然。

 

一个人影出现在她身后。

 

一个手持扫帚、头发斑白的老宦官来到中年美妇的身后,脸上带着恭敬的表情说:“禀告太后,刚刚收到宫外的消息。”

 

这位中年美妇正是弘治帝的张皇后,现在是正德朝的张太后。

 

“什么消息?”

 

张太后平静地问道。

 

“英国公府传来书信,请太后阻止锦衣卫明天午时在午门处公开斩首魏国公徐辉家人的事。”

 

“保住魏国公这一脉的人。”

 

“如果可以的话,让魏国公徐辉的孙子徐鹏举继承爵位。”

 

老宦官一脸认真的说道。

 

“锦衣卫要在午门外凌迟处死魏国公徐辉的家人?”

 

“徐辉呢?”

“他已经死了吗?”

 

听老宦官这么说,张太后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她在仁寿宫内,对外界的事情不怎么关心,所以连魏国公徐辉被高鸿志杀了的事情都不知道。

 

当然,对于魏国公徐辉的身份,她是非常清楚的。

 

徐辉一直担任南京守备,指挥着南京十万京军。

 

在弘治年间,他就已经是位高权重的人物。

 

在整个明朝里,比英国公张家稍弱但非常重要的就是魏国公徐家。

 

“禀告太后,魏国公徐辉已经被如今的镇国公兼锦衣卫指挥使高鸿志杀了。”

 

“高鸿志在杀死徐辉后,把整个魏国公府的人都抓了起来。”

 

“并且抄了他们家。”

 

老宦官点头严肃地说。

 

显然张太后对外界的事并不了解,但老宦官却是很清楚。

 

“镇国公高鸿志?”

 

“哀家听说过此人。”

 

听到这里,张太后沉默了一会儿,“信中还说了什么?”